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慧停车正成为新的停车方式。所谓智慧停车,就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GPS定位技术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进行城市停车位的采集、管理、查询、预订与导航服务,实现车主在线上实时查询停车位资源,更快找到停车位,实现停车位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和车主停车服务的最优化。
今年5月,安庆市市区公共停车场PPP项目启动建设,新增8个公共停车场、智能化改造升级路侧停车泊位,得益于智能化改造和升级,我市停车将步入智慧时代。
集贤南路“立体+生态”停车场鸟瞰图。
建设中的“立体”自走式停车楼。记者常艳摄
下班回家,停车场还有车位吗?外出用餐,商场周边剩余车位都在哪里?老城区停车难,汽车无处安放怎么办?在安庆,有车一族的烦恼莫过于停车难。目前来看,这些难题如果不到现场,车主无法找到答案。但随着我市市区公共停车场PPP项目的建设,智慧停车系统将为我市有车一族带来新体验。
新老城区停车难
凸显供需矛盾
这几天,迎江区皖宁公寓小区正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小区居民李先生再次遭遇停车难。
“以前小区是抢车位,可现在小区改造,一律不让停车了,每天回家去哪停车都是一件头痛的事。”李先生说。
皖宁公寓小区在老城区,属于典型的老小区,在开发之初,并没有规划停车位,虽然有一个车库,但面积很小,停车数量极其有限。近年来,随着小区私家车的增多,停车难问题日渐突出,虽然在小区内道路两边、空地等处划出了停车位,但还是难以满足小区停车需求。
“因为小区不能停车,小区周边停车位更加紧张,一些大一点的空地都停上了车,每天停车都要围着小区转好几圈才能找到位子。”李先生说。
皖宁公寓小区的停车难问题不是个例。记者在近圣社区、工人新村、壕埂街、双岗路等地转了一圈发现,老旧小区的停车位普遍紧张,停车位多是原先小区道路、空地再规划“挤”出来的空间,有些老旧小区在改造中,只能靠缩减绿化面积新增停车位的办法,缓解停车难问题。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除了老城区的小区停车紧张之外,新老城区道路两边的停车位同样一位难求,而有些沿路商家占用停车泊位、“僵尸车”长时间停泊,也使车位更加紧张。
那么,我市城区停车位有多少?缺口有多大?
年年底,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与交警、社居委、小区物业等多家部门和单位,对我市停车位进行全面摸排,统计结果显示,我市城市建设规划区现有停车泊位14.7万个,其中路面停车泊位约余个、人行道停车泊位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停车泊位1.2万多个、公共停车场(含临时)停车泊位3万多个、小区配建停车场停车泊位约9万多个。同期交警部门数据显示,我市城区机动车(不含摩托车)保有量为15.4万辆。从两个数据看,我市城区停车泊位的缺口为0.7万个。
但市城市管理执法局重大项目办公室负责人裴培表示,城区15.4万辆机动车中,还包含迎江、大观、宜秀三区下辖乡镇的小汽车数量,所以市区实际机动车保有量数据应比15.4万辆低,去掉这个因素,我市城区停车泊位的缺口并不大。
既然如此,停车难问题供需矛盾在哪?
“停车难的主要矛盾在老城区,主要原因是停车泊位资源分布不均。”裴培说。
闲置地块再利用
立体停车场提高停车效能
近年来,为缓解老城区停车难问题,我市借助棚改、地质灾害点治理搬迁、老厂区“腾笼换鸟”等契机,在老城区设置了不少临时停车场,然而对于“紧凑”的老城区而言,能利用的地块已不多,想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停车效能,必须提高单块土地的利用率。
今年初,我市启动市区公共停车场PPP项目。首批在壕埂街东巷、蔡山路、渡江路、三官塘、燎原路、集贤南路、东围墙、医院新建8处停车场,建成后,将新增停车泊位个。
8月11日,原集贤南路临时停车场正在施工。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占地多平方米的一座三层“立体”自走式停车楼框架已建成,工人们正在做钢架的调试。
施工现场负责人吴本杰告诉记者,“立体”停车楼钢架结构已完工,接下来就是浇筑混凝土。三层停车楼除一楼为控制中心外,其余两层可停车辆96辆。加上平面生态停车场,集贤南路停车场可新增停车泊位个。
为最大化利用土地,新建的8处停车场都根据周边车辆情况、土地面积等因素进行定制。
该PPP停车场项目公司工程部负责人王李翀介绍,壕埂街东巷、蔡山路以及渡江路的停车场为平面的生态停车场,而三官塘、燎原路、集贤南路停车场面积较大,为“立体+平面”停车场,东围墙和医院因停车场面积不大,均为单纯的立体式停车库,其中东围墙将建机械化立体停车楼。
和平面停车场相比,立体式停车库(楼)将大大提高停车效能。例如三官塘停车场,原先只能停车余辆,但建设立体停车楼后,加上对停车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停车泊位数提高到个,与原先相比,立体停车楼的效能比提高了2倍以上。
“首批新建的8处停车场选址都在老城区,立体式停车楼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这将大大缓解老城区停车位分布不均造成的停车难问题。”裴培介绍,除医院和东围墙两处停车场之外,其余6处都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或主体完工。
智能化改造
我市停车将迎来“5G时代”
新建停车场只是市区公共停车场PPP项目内容之一,此外,还将升级改造市区存量公共停车场泊位个,智能化升级改造路侧停车泊位个。在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利用5G传输等技术手段,打造集实时发布、查询、共享、引导为一体的安庆本地智慧停车系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建的公共停车场泊位通过技术手段自动识别、控制车辆的进出,并向公众发布、共享各停车场的实时状况。而在路侧停车泊位的智能化升级中,会给每一个泊位埋设一个装置,通过“5G传输+视频监控”结合的方式,精准、快速收集车辆停泊信息,同时接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式停车泊位,共同搭建市区一体化的智能诱导、智能停车、智能收费等管理控制系统,实现停车取车智能化。
“新建的停车场、改造的停车泊位均为无人值守化管理,通过5G传输将停车信息汇总到管理平台,再通过智能化停车系统发布,安装智能化停车系统的用户通过手机APP、小程序等,可实时查询车位停泊情况,方便停车。”王李翀介绍。
改造升级后,智慧停车还体现在缴费方面。
王李翀告诉记者,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