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个近期很火热,也是让广大女性同胞“摩拳擦掌”的话题,那就是“买买买”。
现在能勾起女性同胞强烈购物欲望的地方就是免税店了。一般出国首先到机场免税店转一圈,帮小姐妹代购点“补给品”;然后拎着一篮子一篮子的化妆品去排队,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在机场日上免税店长龙式的队伍,当然今年例外了;最后到了境外的旅游目的地,至少会腾出一天的时间去逛逛当地的知名免税店,满载而归。
国内机场的免税店,大家都知道是日上,而在日上的背后则是近几年崛起的免税业巨头,中国中免,听名字就是霸气十足!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一下免税行业以及中国中免的情况。
我们先看看免税业务的市场空间和盈利情况。
伴随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及旅游业的兴旺,-全球免税市场规模从亿美元增至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4%。根据GenerationResearch预计,年将达到亿美元。
免税品销售最早发源于二战后的爱尔兰机场,欧美经济的迅速崛起催生大量中产阶级,爆发式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带动免税行业迅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亚洲四小龙的崛起,DFS、乐天免税、新罗免税和中国免税集团等亚洲企业相继切入市场,亚太地区免税市场规模一路攀升。-年亚太地区免税销售额复合增速12%,占全球免税额比例从20%提升至45%,为全球免税业提供强劲增长动力。到年,亚太地区免税销售额达亿美元,同比增长23.3%,占比已经达到49%。
国内免税市场空间则和旅游经济息息相关。根据文化与旅游部发布的《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显示,年旅游经济继续保持高于GDP增速的较快增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4%,入出境旅游总人数3.0亿人次,同比增长3.1%,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
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如果不是疫情的话,相信今年的旅游业依然会以高于GDP增速继续发展。
据统计,日本、阿联酋(迪拜)、法国、新加坡、英国、韩国、西班牙等是国人喜欢常去的购物地方(香港在年前还是其中之一,但之后大家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熟悉的免税店当然有迪拜国际机场、高岛屋、巴黎河谷村、日本近铁百货、巴黎老佛爷、DFS等等。
而大家出去购买的东西主要以化妆品、食品、奢侈品居首,其中香化类产品年占免税销售额约40%,增速高达23.5%,背后的主要原因自然是巨大价格差了,难得出去一次,还不得痛快地血拼嘛。
行业竞争格局方面,根据穆迪报告,年瑞士运营商Dufry、韩国运营商乐天和新罗分别以76.87亿欧元、60.93欧元和54.77欧元的体量位列全球免税运营商前三名。中国中免随着近年来免税业务持续高速发展,年已跻身全球第四大免税运营商。
此外,全球免税业规模效应带来竞争优势趋势明显,-年免税市场前五大、前十大和前二十五大企业的市场份额都在逐步提高,集中度呈上升趋势。
中国中免在今年6月初的时候还叫中国国旅,6月中旬完成名称变更,当然,她在叫中国国旅的时候也是一家比较出名的公司。
中免成立于8年,是由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以旅行社和免税业务相关资产整体重组改制,并联合华侨城集团共同发起设立的,9年便上市了。之后几年都在发展旅游业,但公司还是敏锐的“嗅”到了改革和发展的*策气息,之后几年通过一系列的扩张,直到现在实现了免税业巨头。
接下来,我们介绍下中免一系列的操作。
年4月,海南正式实施离岛旅客免税购物*策。公司迅速采取行动,抓住*策红利,开设了三亚市内免税店,并于年建设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城,年三亚国际免税城正式开业。
年,子公司中免收购日上免税行(中国)51%股权;同年,投资建设三亚海棠湾河心岛项目,继续帮助三亚免税城的业务增长。
年,子公司中免并购日上免税行(上海)51%股权,再度扩张免税板块规模。
公司对日上的并购,使公司直接控制了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机场三大机场免税业务,国内市场份额达到84%,加固了行业龙头地位,一系列的扩张让其在全球免税运营商的排名跃升至第4名。
年末,公司竞得海口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开始筹备建设海口市国际免税城。年初,剥离了旅游业务%股权予控股股东中国旅游集团。
年5月,公司再一次出手收购海免公司51%股权,作价20.65亿元。今年6月,公司正式更名中国中免,开启聚焦免税的主业,目前国内市占率超过80%。
免税行业属于特许经营行业,需要申请特许经营牌照。而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免集团牌照齐全,拥有机场、口岸、港口出入境免税牌照、海南离岛免税牌照、市内离境免税牌照,覆盖了全部的业务形态。
公司在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地区)、柬埔寨设立涵盖机场、机上、边境、外轮供应、客运站、火车站、外交人员、邮轮和市内九大类型的多家免税店,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免税店类型最全、单一国家零售网点最多的免税运营商,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免税商业综合体,并建立起全国唯一的免税物流配送体系。
公司目前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块,分别是机场免税店、离岛免税店和传统免税店。
一是机场业务,我们刚才提到了,公司免税店已覆盖北上广和其他国内大型机场,贡献收入超过公司总量的60%,为主要收入来源;然而由于需要和机场分点,所以利润贡献仅30%左右。
二是离岛业务,购物的朋友也熟悉,就是“店内购物、机场提货”的方式,这部分占总量的30%左右;这部分利润较高,占总利润的60%,是主要盈利来源。
三是传统免税店(包括市内免税店、边境口岸、邮轮等)。
红火的旅游业,加之中免独有的优势,自然也给公司带来了发展势头。
公司的净利润在过去11年里增长了14倍多,9年上市时的归母净利润为3.13亿元,至去年的46.2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公司营收增长并没有净利润那么多,但也有7倍左右,9年上市时的营收为60.65亿元,至去年的.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
除了规模增长外,公司毛利率也在逐步提升中,从刚上市的22.6%,去年已接近50%(去年剥离了毛利率较低的旅游业)。
但同时,公司费用率自年起也增速明显,尤其是销售费率,年仅为8%左右,但去年已超过30%,这也是和公司大举扩张免税店数量和规模相符,主要都是租赁费和销售人员的薪酬。
最后,公司净利率逐步攀升,年已达到11.29%,ROE也在稳步提升,年已经超过20%,达到了23.3%,在过去五年里提升了近10个点。
对于我国免税的未来发展,我们保持乐观。
根据中国中免业绩及市场份额测算,我们预计年免税行业市场规模约亿元,-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2%,这受益于出境游人次不断增长、消费水平的提升。
但是,相比于国人境外的免税商品消费,国内市场的规模仍然偏小,仅占全球免税行业的7%,免税消费外流的情况十分突出,国人境外免税消费额在年超过亿元,是国内的4.5倍。
所以未来,回流的量带来的提升空间和想象力就很大了。
中国中免的战略布局已经非常清晰了,就是“离岛+机场+市内”的模式。其中,离岛有三亚和海口(今年刚收购,将成为今年新的业绩增长点),年6月,我国正式对外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到将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由现在的每年每人3万元放宽到10万元,同时扩大免税商品种类,一定程度利好了中免;机场有北上广(去年又中标了北京大兴机场的10年运营权)和香港;市内免税店,这部分受*策影响较大,目前在我国发展得不是很理想,韩国市内免税店大部分则都是中国人,未来可能会逐步放开,目前已经有布局的城市包括厦门、大连、北京、青岛和上海,香港也有,明年澳门也会有一家开业。
关于估值的话,受疫情影响,我们认为航空业和旅游业不出意外在今年是看不到较为明显的反转迹象了,明年还得看病*控制的情况和疫苗开发的速度。
我们从中免的年中业绩快报也看到整体收入同比下降22%,为亿元,归母净利润下降71%,为9.3亿元。这么看来,全年归母净利润可能在20亿元左右。
不过,虽然财务数据并不理想,但也丝毫不影响市场给她的估值,哪怕近期有所回落,但公司动态PE倍数仍在倍左右,市值也在亿元上下。
我们认为,第一可能是由于*策原因,国家对免税业发布了倾向性的*策;第二可能是由于公司的绝对垄断地位已经形成,一家独大,舍我取谁;第三是看得长远一些,明后年旅游业恢复后的报复式反弹。但对于我们来说,这个估值还是比较疯狂的。
好了,今天就先和大家聊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