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dianping.html孙治安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改革开放的春风吹佛神州大地,迎来了国家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中国人由来已久的祖宗崇拜情结更加唤醒了根亲文化的蓬勃兴起,海外的寻根热与国内的修谱热遥相呼应。宗亲联谊交流、姓氏文化研究、修祠续谱方兴未艾。至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各地孙氏家族喜迎盛世,聚人心,举族力,大都完成了修续宗谱的任务。更有对孙氏历史文化胸怀执着研究与其价值追求者,试图编修全国性孙氏族谱,并且已有几部陆续问世。其情可赞,其功可彰。然而,细研深究,不少人认为,创修一部真正合格成熟的全国性孙氏族谱谈何容易啊!哪怕组织编修一部全省性孙氏族谱,也几乎不可能完全办到。在质疑、期盼与广议的情形下,创修《安徽孙氏志》应运而生。
一、我们从这里出发
年深秋,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孙治安、孙怀侯、孙可一行,怀揣懵懵懂懂的梦想,结伴走访了六安,试图征求编撰《安徽孙氏志》的意见,受到孙谋胜等六安忠贞堂孙氏宗亲的热情接待,并得到包括孙玉文、孙承清、孙大林等宗亲的积极响应与支持。接着,又走访了芜湖、*山等地,同样得到孙尔田、孙嗣水、孙立民、孙承恳、孙紫林等宗亲的积极响应与热情支持。于是,发起人心中大致有了一个基本的谱。
年3月26日,在寿县隆重举行纪念孙家鼐诞辰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帝师家族·寿州孙半城》首发式,作者孙治安邀请了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博士、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周怀宇、安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汪谦干以及省内部分宗亲等代表参会。会后,淮南孙业伟又邀请诸位到八公山鸿烈书院座谈交流。座谈会上,趁着对咸丰状元、光绪帝师、晚清重臣孙家鼐的功德伟绩及其寿州孙氏家族辉煌的人文历史热议的余温,几位历史学家如数家珍地又聊起了东吴三国孙策屯兵新安江畔,奠定江东基业;孙休等皇室后裔遍布江南;唐末大将*孙万登落户休宁唐田,繁衍了华东名门新安孙氏一族。同时又聊起了世界第一人工水利大塘安丰塘的建造者、楚国令尹孙叔敖;明朝开国元勋、燕山侯孙兴祖;甲午抗日英雄孙万林;抗日名将孙立人;温家宝的老领导、原国家地质部部长孙大光……等等安徽孙氏一连串的名门与名人。经过一番热议与酝酿,关于组织编撰《安徽孙氏志》的设想与信心油然而生,并初步达成了共识。
接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策划筹备,编委会正式成立和编撰工作拉开了帷幕。年5月28日上午,来自全省各地40多名文史专家和孙氏文化研究者、爱好者,在安徽省社科联会议室召开了《安徽孙氏志》编撰启动工作会议。会上宣读了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关于成立《安徽孙氏志》编委会的决定,明确了编委会主要领导和编委成员,聘请了顾问,宣读了《安徽孙氏志》编撰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编撰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划定了清晰的路线图。编委会主任、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博士作了总结讲话。他说,组织编撰《安徽孙氏志》符合本中心章程规定的研究方向和国家相关*策,实施这个项目,是安徽文史界一次创新性尝试,这是以实际行动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重要举措,对于挖掘整合安徽姓氏文化资源,讲好安徽故事,弘扬传承优秀的家训、家规、家教、家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造福家族与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一路跋涉攀登
回顾编委会的艰辛历程,不必细说,仅就编委会先后召开的十多次会议,便可略见一斑了。
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山安龙书院召开。为了完善组织、推进工作,年9月2日,在*山安龙书院召开了《安徽孙氏志》编委会第二次会议。会上增补了编委和顾问;聘任了第一批信息采集联络员;*山、安庆宗亲代表分别汇报了他们迅速展开工作所取得的初步成绩以及在实践中所创下的经验做法。这次会议,重点出台了《安徽孙氏志编撰大纲》,明确了信息资料征集的范围和编撰指南。这次会议还得到了*山市*协、*山市社科联、*山市徽州寻根馆等领导机关和单位的积极支持。
编委会第三次会议在合肥百花宾馆召开。年3月10日上午,《安徽孙氏志》编委会第三次会议——年新春团拜暨编撰工作推进会在合肥市寿春路百花宾馆召开,来自各地编委、信息采集联络员、省城有关专家学者共43人出席。在其乐融融的热烈气氛中,回顾了自编委会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查找不足,着重部署强调了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会议对推进工作起到了加油鼓劲和进一步明确方向的作用。
编委会第四次会议在六安半岛山庄召开。年7月21日下午,来自各地40多名专家学者、嘉宾、孙氏宗亲代表,齐聚区革命老区、风光旖旎的六安市苏埠镇半岛山庄,参加在这里举行的信息资料采集工作座谈交流会议。编委会主要领导作了阶段性工作报告;各地代表紧密联系实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别汇报了信息资料采集工作的进展情况,互学互鉴,交流经验;谱志专家孙学雷畅谈了史、志、谱、传的学术属性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编委会主任翁飞博士作了总结讲话,明确提出编撰《安徽孙氏志》要秉承“源于家谱,高于家谱”的学术思想;六安市副市长孙学龙在百忙之中专门看望与会代表;会议期间还组织远道宗亲、嘉宾拜谒了六安忠贞堂孙氏宗祠。会议务实高效、获得圆满成功!
编委会第五次会议在合肥刘园·古徽州文化园召开。年10月13日上午,来自各地编委、信息联络员、嘉宾、媒体人士共计50多人,齐聚合肥蜀山区刘园·徽州文化园会议厅,隆重召开了《安徽孙氏志》宣传推介工作会议。会上,重点推出经过精心编印的《安徽孙氏志·宣传手册》和《信息资料征集函》;编委会与各地代表还签订了责任书;与会代表纷纷表态,要确保信息资料采集任务坚决完成,共同努力将全省首创、全国领先的《安徽孙氏志》打造成姓氏文化志书的范本和标杆。
编委会第六次会议在肥西岳飞文化馆召开。年12月22日上午,来自各地的编委、顾问、信息联络员、特邀嘉宾、岳氏、孙氏代表共计40多人,在肥西县岳飞文化馆举办了“岳飞精神传承暨《安徽孙氏志》编撰工作座谈交流会议”。与会人员参观并听取了合肥市岳飞精神传承研究会会长岳辅金介绍展馆情况。会议还特邀了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姓氏文化委员会会长、北大新世纪宗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立龙,谱志专家、国家图书馆分馆原副馆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姓氏文化委员会秘书长孙学雷莅临指导。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姓氏文化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安徽孙氏志》编委会主任翁飞博士做了总结讲话。此次会议堪称一次姓氏文化的高峰论坛,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耳目一新。尤其是几位专家的讲话高屋建瓴,对于编好《安徽孙氏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编委会第七次会议——《安徽孙氏志》分编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年1月20日上午,在合肥市金寨路交通大厦会议室召开了《安徽孙氏志》分编工作会议。会上宣读了《安徽孙氏志分编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安徽孙氏志编撰和出版发行所需经费筹集实施办法》;并对上述“方案”和“办法”进行了解读讨论。这次会议根据编撰大纲、信息资料采集以及编委团队现状,对《安徽孙氏志》分编任务进行了统筹分配,明确了五位执笔人和对应的五位指导专家。《安徽孙氏志》是由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名文史专家翁飞博士领衔担任编委会主任,聘请了北京图书馆分馆原副馆长、谱志专家孙学雷,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周怀宇,陆*炮兵防空兵学院教授田屹,淮南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姚尚书等作为指导专家,并相应成立了五个编撰小组,明确了编撰工作的具体任务。编委会主任翁飞博士在讲话中指出,自年5月28日召开编撰启动工作会议以来,至今已经先后召开了七次会议,基础性铺垫工作做得比较扎实,而且名声在外,必须加快进度、加大力度,把编撰工作抓紧抓好。他要求全体编委分工合作、密切协同,严格按照计划部署和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并争取从基本内容中梳理出精华和亮点,向安徽省社科联申报重点项目,力求成功!
编委会第八次会议——《安徽孙氏志》攻坚动员会在*山书社召开。为了掌握《安徽孙氏志》分编工作进展情况,座谈交流相关问题,确保年10月1日“国庆节”之前,坚决完成初稿汇编、清样印制任务,向国庆70周年献礼。年6月15日上午,《安徽孙氏志》编撰工作汇报交流座谈会议在安徽出版集团*山书社召开。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有关领导、编委会正副主任、编撰工作指导专家、各分编主笔、各重点市信息资料征集工作负责人、全国十大古籍出版单位*山书社副社长马磊、合肥熙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裴丽丽、岳飞文化传承研究会会长岳辅金等应邀出席。分编执笔人孙怀侯、万晓源、崔景明、孙治安、孙谋胜分别汇报了本编的撰写情况,充分展示了编撰工作初步成果。会议围绕初拟《凡例》《目录》以及各分编进展情况,进行了热烈的座谈交流。各位指导专家对编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赏,并从专业学术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最后,编委会主任翁飞博士作了总结讲话。他说,这次会议是继春节前召开分编工作会议之后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既是初步成果检验会,又是攻坚奋战天,完成初稿任务的动员会!《安徽孙氏志》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史,尤其是更加突出的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他要求大家务必抓住机遇,攻坚克难,加快进度,提高效率,力求早出成果、快出成果,齐心协力把首部安徽姓氏志打造出一部精品范本,为文化强省贡献绵薄之力!
三、淘尽狂沙始得金
编委会第九次会议——《安徽孙氏志》二稿样书征求意见动员会。年10月26日上午,全体编委、顾问、信息联络员,各地孙氏宗亲代表、应邀嘉宾共计近百人,参加了在马鞍山博望孙氏宗祠隆重举行的《安徽孙氏志》二稿样书征求意见动员会。这次会议一是重点展示了《安徽孙氏志》的编撰成果;二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各支系孙氏家族对样书的修改意见,以利志书更加完善,在质量上更有保证。期盼已久的样书在会议上展现,引起与会者热烈反响!
除了上述会议之外,编委会还多次召开了执笔人和指导专家编撰会审工作会议。自年下半年以来,在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先后召开了编撰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会和一稿、二稿样书审核讨论会,以及二稿修改意见收集汇总梳理会议等。在这里还见证了《安徽孙氏志》从分工编撰,到分编初稿汇总合成;从初稿合成到统编审核修改,再到一稿、二稿样书的出笼,在二稿样书广泛征求修改意见的基础上,一鼓作气,经过增补完善、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删繁就简,反反复复地进行修改、打磨、淬炼,终于成就了今天接近成熟的三稿修订稿。拟将三稿分送给各集执笔人和指导专家进行最后审核修稿,再汇总成第四稿,由本志总编审翁飞博士作审核后交付出版社。
为了推进和落实工作,编委会还指导淮南、阜阳、亳州、宿州等地召开了信息资料采集工作会议。
组织编撰《安徽孙氏志》属全省姓氏文化首创,也是全国单个姓氏首部志书。一路走来,历经数载,艰辛备至,酸辣苦甜,感慨万千。一切从零开始,既无资金,又无固定办公场所,更无现成经验模式可寻,其困难、阻力、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如何冲出重围而获得最后的重大胜利呢?一言以蔽之,全凭有一支具有坚定信念、坚强毅力、执着追求、白手起家的战斗团队,经过凝心聚力,艰苦奋斗,奋勇拼搏,用智慧和爱心撑起了一片蓝天,终于挨过漫长而又难熬的严冬,迎来了明媚温暖的春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二稿样书的出炉,犹如一株挂满枝头、青里透红、等待采撷的果树,既十分诱人,又让人充满期望!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可喜可贺、可圈可点的成绩,是因为她凝结了众多专家学者和孙氏族人的心血、汗水的浇灌与培育。首先得益于团结凝聚在以翁飞博士为首的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旗帜下的一批睿智敬业的专家学者们的精心指导帮助;第二,得益于编委会全体成员、顾问、信息联络员的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第三,得益于安徽各支系广大孙氏宗亲的密切配合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第四,更得益于各集执笔人,呕心沥血,夜以继日、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坚韧顽强的拼搏精神。
《安徽孙氏志》从体例上看,是一次自主创新,它是安徽首部姓氏志书,也是全国单个姓氏首部志书,是前无古人的重大创举!《安徽孙氏志》,其实就是一部安徽孙氏文化志,不同于一般普通的孙氏家谱,它源于家谱,而高于家谱。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孙氏历史文化内涵。众所周知,国史、方志、家谱、人物传记四类文献,构筑了中华历史文化大厦。那么,《安徽孙氏志》里面,既有国史、方志内容的借鉴引用,又收录了全省众多孙氏家谱中的精华内容,包括人物传记、简介、名录等。
现编《安徽孙氏志》共两卷、十八集、四十六章、三百四十二节。涵盖了孙氏源流、安徽孙氏概述、谱序汇编、宗祠、古建、孙氏村镇、名人故居和纪念馆、古墓碑牌遗迹、孙氏家风、家规家训、字辈、习俗文化、名臣官吏、*事将领、革命精英、领导干部、名流贤达、科教人物、文化名人、工商翘楚、英烈模范,名门联姻、诗文楹联、书法绘画、逸闻趣事、故事传说等等。一二卷共计一百零四万字。堪称安徽孙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安徽孙氏志》书稿虽已编印成卷,让我们看到了清晰的目标,但这只是在艰辛道路上不断探索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距离成功的目标还有一段艰难的道路,需要我们鼓足勇气、持之以恒地坚持走到底。最终打造出一部非常成熟的、接近完美的《安徽孙氏志》而付梓印刷、出版发行、闪亮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