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1/4 20:24:00
长城汽车全球化再下一城、打开盈利空间事项:根据官方信息,公司与通用汽车签署收购印度塔里冈工厂协议,包括塔里冈工厂在内的通用汽车印度公司将移交给长城汽车,该笔交易预计将于年下半年完成。平安观点:提高研发投入,加大成本摊销,全球化顺理成章,国内+海外市场共振。公司年发布哈弗全球化战略,加快进*海外步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如下:国内市场由于特殊历史原因,产能严重过剩,海外市场供需关系相对缓和,进*海外顺理成章;公司处于从万迈向万甚至万销量门槛,提高研发投入+车型平台化是其必然选择,有助于加强其车型的竞争力,进*海外扩大销量基盘有助于其摊销研发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成为全球品牌,在海外市场打出影响力有助于反哺国内,提高其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印度汽车市场复合增速较快、SUV市场潜力巨大:印度经济发展较快,拥有人口13.5亿,年乘用车销量.4万辆,-年销量CAGR为4.4%,未来依然具备较大增长潜力。截至年SUV份额为11%,相比欧洲、中国、美国30%-45%左右的市场份额仍有较大提升潜力,现阶段销量靠前车型以经济型小型SUV为主。年国内的名爵品牌凭借MGHector(以宝骏为基础打造)年销量已经进入SUV销量前列,我们尤其看好印度SUV市场发展。收购GM工厂进*印度、辐射中东和非洲市场、优势在于成本控制+产品可靠性:通用印度塔里冈工厂于8年建成,位于印度西部,其年产能为16.5万台整车和16万台动力总成,紧靠西海岸港口,向西可以辐射中东、非洲市场,此项收购预计于年下半年完成。公司预计年2月将参展印度车展,带领旗舰SUV哈弗H9、电动车欧拉品牌参展,并发布印度市场战略,进*印度市场。印度目前最大品牌为铃木,占市场份额约为50%,销售车型多为可靠低廉的小型车,以此类推预计长城的成本控制能力+可靠的SUV产品为其在印度市场优势所在。积极推进全球化、打开盈利空间:公司年出口销量为6.5万台,同比+38.7%,年6月俄罗斯图拉工厂投产,截止年11月,俄罗斯销量已经超过1万辆(预期年销量超过2万台),公司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公司将在全球新开设三家工厂,打开全球化空间。由于海外市场竞争程度逊于国内,我们预计在一定规模效应下,海外市场盈利能力将处于更高水平,看好公司海外市场在3-5年达到30万销量市场规模。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多品类策略+新品周期正在逐步兑现,看好未来发展。维持业绩预测,预计-年EPS分别为0.55、0.94、1.27元,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1)乘用车市场不及预期风险,乘用车行业由于行业透支效应仍然存在,行业增速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2)SUV竞争格局恶化风险,合资品牌SUV价格下探,车型密集推出,恐对自主品牌10-15万价格区间SUV造成压力。3)海外市场*策及经济波动风险,海外市场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低,*策及经济波动会影响海外工厂盈利。五粮液二次创业变现阶段,昔日酒王重现辉煌公司历史上相对茅台始终存在折价:年年初,茅台与五粮液估值比为1.0,年4月开始,估值比提升至1.2。年三季度,随着白酒行业整体景气度阶段性下行,五粮液跌幅扩大,而茅台与五粮液估值比不断提高。至年初,茅台与五粮液估值比达到1.5,依然处于近五年高位。从年开始,随着五粮液二次创业成果逐步释放,相对于龙头贵州茅台的估值折价情况得到了大幅改善。二次创业进入变现阶段。年是五粮液二次创业元年,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策。(1)体制改革:新管理层目光长远。(2)品牌结构调整,强化主品牌,优化系列酒。五粮液过往品牌冗余造成的定位不清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严格按照三性一度的要求坚决清理清退高仿品牌、低附加值品牌。(3)引进扫码系统,动销掌控更加灵活。(4)渠道利润理顺,经销商顺价销售。高端白酒估值有望站上新台阶。目前高端白酒动态PE均超过30倍,单从对应增速的角度看并不算低。但我们认为,本轮高端白酒持续近3年的复苏,对白酒行业最大的意义是抬升了估值中枢。高端白酒持续高增长的现状虽然维持的难度较大,但未来几年收入增速有望稳定在10-20%之间。同时,由于茅台的稀缺性以及不断上探的价格带,也为其他高端次高端白酒企业及渠道留出了充足的利润空间。同时,业绩的确定性也将带来一定的估值溢价。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短期逻辑在于批价回升,中长期更加受益于二次创业带来的稳健成长。同时本轮高端白酒格局更加稳固,估值中枢有望抬升至25-30倍。预计-年EPS分别为4.53元、5.56元、6.65元,对应-年PE分别为30.6倍、24.9倍、20.8倍。给予年30倍PE,目标价.8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风险提示:白酒行业*策性风险;市场需求变化风险;食品安全风险。伊利股份调研报告:20年奶价持续上行,激励护航长远发展事件:近期我们参加伊利调研,公司阐述乳制品及细分行业趋势,各项业务发展情况,并展望20年原奶价格趋势及竞争态势。20年奶价预计高个位数增长,竞争投入态度谨慎。19年国内原奶涨幅约6%~7%,公司预计20年仍保持供需偏紧,涨幅维持高个位数。19年行业高端UHT奶竞争较为激烈,公司适度跟进,但公司表示对高端UHT价格战态度较为谨慎,更希望通过产品升级和品牌投入拉动增长。渠道调研来看,目前行业价格战环比、同比力度均下降,体现在区域、渠道及促销品类等方面,同时,渠道调研显示奶价上行背景下,9月份以来伊利减少经销商促销补贴,蒙牛20年亦有意愿减少投放力度。常温持续升级产品结构,低温盈利端现改善。根据尼尔森数据,Q4公司常温/低温份额分别37.7%/15.4%,同比+1.2pcts/+0.3pct,环比略微下滑。受益于三四线城市人均消费量提升及公司,基础白奶保持稳健增长,金典、安慕希不断推出高端产品、新包装保持结构提升,如金典梦幻盖、丰富安慕希PET瓶口味等。19年低温奶行业负增长,主要源于低温酸奶和低温乳饮料负增长,低温牛奶保持双位数增长,公司通过梳理SKU,优化产品结构,低温盈利端现改善;奶粉业务推出有机奶粉、羊奶粉等,升级产品,以期提高定位。积极挖掘新增长点,股权激励护航长远发展。公司目标到23年非乳产品占比收入10%。公司对新业务拓展考虑市场规模较大、增速高、符合健康趋势的品类,如豆奶、矿泉水、功能饮料等,18年公司成立奶酪、康饮事业部,在长白山建水源,19年收购矿泉水企业,上市一刻活泉,同时在华东试销乳矿轻饮,预计新业务培育期约3~4年。同时公司通过股权激励绑定核心人员利益,确保5年50%增长,亦保障长期目标实现。核心观点:公司积极推进结构升级、挖掘新增长点,原奶上涨下对竞争投入较为谨慎,股权激励保障目标实现,安全边际充足。我们维持公司19-21年EPS预测为1.19/1.25/1.46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27/26/22倍,考虑公司竞争优势显著,长期经营价值不断向上,按扣除激励费用前的净利润(20年摊销激励费用5.66亿元)给予20年30X估值,上调12个月目标价至39.86元,维持“强推”评级。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原奶价格涨幅超预期等。比亚迪多管齐下,多位突围新能源产业进入第三阶段比亚迪多位突围特斯拉正式入华,标志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进入“产品时代”。“产品时代”下,消费者为王。从新能源市场价格带看,市场需求从未统一,20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运营车价格带与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新能源价格带分庭抗礼,未来不同价格区间将出现不同的领*车企。比亚迪自18年起重建车型体系,随后爆款连连,如等。比亚迪也为国内唯一一家打破了国外垄断,拥有IGBT完整产业链的车企。20-21年比亚迪降本措施多管齐下利润质量爬升可期比亚迪将于今年推出首款CTP电池“刀片电池”,3月即将量产。其可带来成本下降20-30%,基于我们对同一款车型下燃油、纯电动、插混的细分成本假设及测算,比亚迪磷酸铁锂CTP电池的更换在电芯部分可降本约8%,在pack部分可降本约20%,总体提升纯电动车型毛利率约3.4pct,提升插混车型毛利率约1.1pct,单Gwh降本约0.9亿元。年公司也将推DM4.0以大幅降本。预计成本仅高于同级别同配置燃油车约2.2万元,若算上燃油车1.5万元购置税,车型购置成本仅比燃油车高0.7万元,基本实现平价。比亚迪电子:全球领先的智能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5G时代开启,比亚迪电子将受益于头部厂商手机换机潮。比亚迪电子为全球知名的移动智能终端全面的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五年营收复合增速20%,为比亚迪一大现金奶牛。5G浪潮下,金属中框+玻璃/陶瓷成为主流,配套单机价值量提升。公司客户优势明显,华为订单的业务收入约占到总收入的30%-40%,是比亚迪电子的第一大客户,也进入了苹果产业链,将受益于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的扩张周期。我们预计年-年,比亚迪营业收入、、亿元,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4、20.6、39亿元,对应EPS0.64、0.76、1.43元/股。采用分部PS及PE估值,以年分部营收为基础,对应市值亿元。给予“买入”评级,21年目标价80元。风险提示:新能源补贴*策不达预期;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不达预期;新车型市场认可度低于预期;消费电子景气度低于预期。中国国旅免税增长依旧强劲,三亚免税表现靓丽事件:中国国旅发布年业绩快报,19年公司实现营收.12亿元/+2.14%,实现归母净利润46.54亿/+50.38%,扣非净利润39.44亿/+25.43%(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剥离国旅总社确认投资收益);Q4单季实现营收.28亿/-3.70%,实现归母净利润4.58亿/+17.64%,扣非净利润5.27亿/+16.63%。点评:Q4业绩增速放缓,主要受年底费用拖累。剔除国旅总社影响,公司年实现营收.13亿/+37.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约39.47亿/+23.8%;Q4单季营收/扣非归母净利同比增速约+26.7%/+13.8%。分季度看,19Q1-Q4扣非归母净利增速分别为37.4%/20.9%/17.2%/16.6%,Q4业绩增速较前三季度有所放缓,主要系年底费用提升所致。离岛免税保持高增长,三亚免税店表现亮眼。年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达.1亿/+35%,购物人数达万人次/+34%,离岛免税*策效应不断扩大。随着19年下半年促销力度加大,三亚免税店全年销售额突破百亿,三亚店19年销售额同比增速预计超35%。考虑到打折力度加大对毛利率有所影响,预计利润增速将低于收入增速。机场免税整体表现稳健,香港机场受客流下滑影响。上海机场/北京机场年国际客流增速为+5.0%/+2.7%,客流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叠加客单价及客流转化率提升,预计上海/北京机场全年免税收入保持稳健增长。白云机场受益于营销策略及香港问题,预计全年保持高增长。香港机场受香港事件影响,Q4单季度机场旅客吞吐量下滑12.1%,全年下滑4.13%,客流承压或将亏损拖累业绩。龙头优势显著,未来成长确定性强。(1)离岛免税增长潜力大:受益于*策提额度扩品类,叠加消费升级趋势,离岛免税销售额保持高速增长,未来海免注入及海口免税城带来新看点,河心岛项目临近开业,有望实现客流协同效应,离岛免税地位进一步巩固。(2)规模效应显现:公司运营多个重要机场免税店(首都机场/上海机场/香港机场/白云机场/北京大兴机场等),占据流量优势,规模效应助力毛利率提升。(3)国人市内店免税*策落地渐进:北京/大连/青岛/厦门/上海市内免税店已陆续开业,其中上海市内店可为即将离境的国人提供免税品预定业务,国人离境免税*策预期升温,*策落地后有望产生巨大增量贡献。投资建议:考虑公司规模扩张,市内免税预期渐近,预计-年营业收入.03亿/.5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1.85亿/60.60亿,同增11%/17%;对应P/E分别为34/29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免税*策风险,汇率波动风险。隆基股份年业绩预告点评暨系列报告13:Q4业绩超预期,组件占比快速提升维持“增持”评级。隆基股份发布年业绩预告,实现归母净利润50-53亿元,同比增长95.47%-.19%;实现扣非净利润48.17-51.17亿元,同比增长.5%-.3%。业绩超出市场预期。维持-年EPS1.33、2.19、2.65元的预测,维持目标价35.47元。Q4业绩超预期,预计是美国市场高价订单及组件超额收益贡献。预计年全年硅片出货量65亿片、组件出货量约8.3GW,测算毛利率分别为32%、25%。由于隆基股份美国市场开拓良好,同时布局海外产能,能够拿到美国客户的较为高价的订单。同时预计Q4的组件出货量超过1GW,占比超过40%,组件目前可以享受0.05元/W的溢价,提升季度盈利能力。展望年Q1,硅片出货量预计继续增长,有望达到22亿片,同时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提升,因为硅片售价稳定,非硅成本继续下降。年组件端发力,BIPV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级。年组件整体出货目标达20GW,预计将超出年%+,并且其中15GW以上为新型组件。从目前订货情况看,年上半年组件订货量已经达到产能的80%,销售情况非常好。从硅片供需来看,年上半年硅片环节依然紧俏。年隆基开拓新的BIPV业务领域,重点推广光伏工业屋顶产品,能够通过发电收益回收建筑物投资,备受潜在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