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文章仅提供公司的基本数据,不做买卖分析决策,投资者自行判断。
中国中免业务
中国的免税行业实行国家特许经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发放经营牌照,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须经财*部、国税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的审核批准,牌照具有稀缺性,获取难度很大。
目前中国仅有十张免税牌照,而中国中免拥有三张,分别是中免集团、日上免税行、海南免税,渠道优势明显。其他七张为深圳免税、珠海免税、中出服免税、中侨免税、王府井、海旅投和海南发展,这七家公司虽都具有免税牌照,但各自的免税牌照所允许的经营区域并不相同。
其中,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经营免税业务的牌照运营商只有中免和中出服免税。
从年免税销售额来看,中国中免(含日上)的市场份额最高,市占率达到85%,海南免税占比次之,为6%。年5月中国中免收购海南免税,将海免并表计算后中国中免的市占率将达到91%,规模优势堪称恐怖,市占率上看是无可争议的龙头。
正是这一垄断地位,使得公司业绩增长极具确定性,也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从财务报表来看,年免税商品销售收入.6亿,占比61.53%,有税商品销售收入.1亿,占比37.47%,其中海南地区占比67.76%,上海地区占比31.05%。这主要是由于疫情因素,导致国内三大枢纽机场旅客(尤其是国际航线旅客)大幅减少,而海南离岛免税却是大爆发,可以看到,海南离岛免税店收入占比快速提升,所以,虽然疫情影响,但年公司业绩仍然非常两眼。
未来疫情控制住,国际互通后,枢纽机场免税店收入也会恢复快速增长。
中国中免收入、利润
中国中免收入从年.3亿增长到年亿,年化增长率15.92%,扣非净利润从年9.33亿增长到年59.67亿,年化增长率26.11%。扣非净利润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是由于收入规模扩大的同时,净利率的大幅提升所致。
实际上收入及扣非净利润增速是被低估了的,我们看增长率数据,真正开始大幅增长是从年开始,而近两年由于疫情原因,增速是失真的。
年是公司经营数据的拐点,扣非净利润在年之前,甚至还是持续下降的。因为在年,中国中免收购了无比赚钱的日上免税行(中国)有限公司、年进一步收购了日上免税行(上海)有限公司,彻底将日上免税行纳入囊中。
中国中免占据着国内最佳的几处免税营业场所,其中包括三大枢纽机场、海南离岛免税店,这些是免税业务最为赚钱的地方,只要该基本盘还在,中国中免的垄断地位就很难被撼动。
如果没有疫情影响,中国中免的收入、扣非净利润数据要远远高于图中的数据。
中国中免利润率
毛利率从年开始快速攀升,年达到了51.07%,年下滑至40.64%,当前稳定在38%附近,净利率年上升至13.95%,Q2上升至18.31%,呈现快速上升态势。
中国中免净资产收益率ROE
扣非/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年攀升到20%以上,年甚至高达28.88%,Q2数据就已经高达21.39%,已经是非常恐怖的数据了。ROE对于投资者是最为重要的数据,该数据高低且能维持多久十分重要。
公司在行业内的垄断地位,为公司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免税业务巨大的发展空间则让这种竞争优势转化为收入、利润成为可能。这正是中国中免最硬的逻辑。
中国中免历史估值
中国中免近5年最高市值.87亿,最低市值.04亿,中枢值.93亿;市盈率(TTM)最高.36,最低24.82,中枢值39.36;市净率(PB)最高38.53,最低3.36,中枢值8.18。
当前市值.44亿,市盈率(TTM)48.03,市净率(PB)19.81,远高于中枢值,虽然看起来市盈率(TTM)比较接近中枢值,但市盈率(TTM)年之所以那么高,是由于Q1、Q2由于疫情原因净利润大幅下降所致,从而拉高了中枢值。
一般而言,我个人比较看重市净率指标,超过10,我都认为非常高估了,一家企业,即便是轻资产,但市净率超过10,说明公司经营中净资产起到的作用都不到10%了,该是多么强大的公司才能做到如此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