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南京有个著名的绰号——徽京,那么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徽京”绰号背后反映的正是安徽省会的尴尬,自安徽建省至今,南京、安庆、蚌埠、合肥等地都做过安徽省会,彼此之间可谓相互不服气,也因此,安徽成为全国省会变动最大的省份之一,甚至比河北还要坎坷。
那么安徽省会究竟为何变迁?幕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时代故事?又有哪些城市曾充当过安徽省会?
安徽省是怎么来的?
安徽跨越长江、淮河南北,既通中原又连江南,自古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但纵然如此安徽建省的历史并不久,在全国来说,算一个年轻省,背后反映的也是各种算计。
那么安徽建省究竟经历了哪些故事?为什么安徽建省那么难?
安徽建省后,其实省会长期并不在安庆,而是在南京,掌管安徽民*的安徽布*使司长期驻扎在南京,遥控指挥安徽,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说南京是“徽京”,无可厚非。
那么安庆为什么能脱颖而出成为安徽第一个正式省会?
其实当时角逐省会的有四个地方,分别是安庆、徽州(歙县)、庐州(合肥)、太平(当涂),当时都是府城,安庆凭什么能击败其他三个地方,晋升为安徽省会?
安庆,近三百年省会
超越竞争对手,成为安徽临时省会
年轻的安徽省建立后
省会的选择成为
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当时的安徽
有实力角逐
省会地位的有四个地方
▼安徽省地形分布图,底图/资料,制图/韩曌
安庆府
位于长江中游至下游的咽喉位置
是江南地区的上游门户
*事地位重要
但距离皖北较远
对全省的控制力不理想
徽州府(歙县)
是徽商的大本营
当时安徽的经济中心
▼徽州府城地图,底图/ArcGIS,制图/韩曌
但偏居皖南山区
与省内其他地区交通困难
无法掌控全省
庐州府(合肥)
位于全省地理中心位置
便于管理全省
历史上长期也是江淮地区行**事中心
但四周平坦
无险关可据
且水运不发达、交通不便
太平府(当涂)
距离江宁(南京)太近
且城池规模不够
经过权衡对比
最终安庆凭借
“长江咽喉”的*事区位优势
以及便利的水运交通等条件
打败徽州、庐州、太平等
省内竞争对手
相继成为
安徽巡抚、安徽按察使的驻地
进而成为
安徽“临时省会”
安庆正式成为省会
一省两省会
给统治带来了巨大的不便
年
乾隆皇帝终于下令
派出新任安徽布*使赴安庆
至此
安徽巡抚、安徽按察使司、安徽布*使司
三司首次汇集于安庆
此举标志着
安庆正式成为安徽省会
▼安庆振风塔,来源/安徽文旅
庐州成为临时省会
然而
安庆的正式省会光荣史
在接近百周年的时候
历史就跟安庆开了一个玩笑
鸦片战争后
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民族及阶级矛盾尖锐
年
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爆发
之后势如破竹
年
太平*攻破
江宁(南京)上游门户安庆
清朝的安徽省会
仓促北迁至庐州府(合肥)
就这样
庐州成为安徽临时省会
随着战事的进行
庐州周边成为拉锯战场
历史上有名的三河大捷就发生于此
▼三河古镇/上江墨
为避战祸
安徽省级*府机构
一度再北迁至定远县
后来随着局势的逆转
年——年
清*与太平*
在安庆展开了极为惨烈的争夺战
史称“安庆保卫战”
▼安庆保卫战,来源/资料
年
清*占领安庆
不久后
安徽省会便迁回安庆
安庆重新恢复安徽省会的地位
从此
直至清朝灭亡
安徽省会再也没有离开过安庆
安庆辉煌的“省会”史
终清一朝
安庆的省会地位经历了
从临时到正式
从薄弱到稳固
逐渐成为安徽
独一无二的*治中心
尽管中间出现过
省会北迁庐州(合肥)的插曲
但这并不影响
安庆在担任安徽省会期间
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
桐城派
清初
来自安庆的桐城派逐步崛起
此后统治了中国文坛二百多年
涌现了诸如
方苞、姚鼐、刘大櫆等
桐城派大家
▼安徽名人馆中桐城派人物塑像,来源/网络
也因此
当时的安庆
在中国文坛具有重要的地位
京剧孵化地
清朝中期
安徽、江苏等地
兴起了一种戏曲班社
因艺人多来自于安庆等地
故得名徽班
乾隆年间
著名戏曲戏剧大师
安庆潜山人程长庚
率领“四大徽班”进京
▼程长庚故居,来源/安徽文旅
徽剧经过与昆曲、秦腔
以及民间曲调的融合
最终形成京剧
可以说
清朝中期
安庆繁荣的文化艺术
催生了京剧的诞生
合肥终成省会
合肥凭什么成为最终赢家?
谁也想不到,庐州(合肥)在建省之初省会争霸战失利之后,竟然在新中国成立后逆袭成为安徽新省会,并持续至今,安庆为什么会错失省会地位?合肥有什么特殊优势?
新安徽省的成立
年安徽全境解放之后
曾一度有三年时间里
“无省无省会”
分别成立了皖北、皖南行*公署
具备省一级的行*管理权限
其中皖北行*公署
成立于年4月
行*驻地在合肥
皖南行*公署
成立于年5月
行*驻地先在屯溪
后迁至芜湖
▼年皖北皖南行*公署地图,来源/资料
随着国内局势的稳定
年8月
中央人民*府正式批准
撤销皖北、皖南人民行*公署
成立安徽省
8月25日
安徽省人民*府
在合肥市正式成立
而在铁路交通占优的年代
安庆因未通铁路
交通闭塞的劣势突出
加之沿江*事防御薄弱
不利于新生人民*权的巩固
反观合肥
地处安徽地理中心位置
有淮南铁路连通皖北皖南
身居内陆
*事上更为安全
因此
合肥取代安庆
正式成为了新安徽的新省会
至今未有再变更
合肥or芜湖的省会争议
然而
即使安徽新省会
已定为合肥
但关于
安徽省会地点的争议
依然存在
在合肥成为安徽省会后
合肥的人口快速增加
各项经济建设逐次展开
但合肥作为省会城市
存在的先天不足日趋显露
城市狭小
交通不便
经济不发达
让“安徽省会是否要设于合肥”
成为主*者日益重视的问题
而早在恢复
安徽省建制时
就有“设芜湖为省会”的动议
▼芜湖城区地图,底图/ArcGIS,制图/韩曌
随着时间的拉长
不断有
“合肥交通不便,
不如把省会迁到芜湖去”
的议论
在一些人看来
芜湖位于长江沿岸
交通便利
▼芜湖港口,来源/资料
又是安徽近代
第一个开放的通商口岸
是民国时期安徽第一大城市
城市建设和规模强于当时的合肥
▼芜湖街道图,来源/资料
年
毛主席视察安徽
针对安徽省会设置于
合肥还是芜湖的问题
他在回复
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的信中写道:
“沿途一望,生气蓬勃,肯定是有希望的,有大希望的。
但不要骄傲,以为如何?合肥不错,为皖之中。
是否要搬芜湖呢?从长考虑,比较适宜,以为如何?”
毛主席以他战略家的长远眼光
着眼于全省全国的发展大局
支持省会设在合肥
从此一锤定音
合肥惊人的发展成就
数十年后的今天
再回首看当初毛主席的观点
无疑是极其正确的
合肥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
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从年
城区只有5平方公里、
5万余人的古庐州城
到如今市区建成区
面积达到平方公里、
市区常住人口达万的大城市
并跻身世界级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
合肥缔造了现代中国城市发展上的奇迹
从解放之初
仅有二十几家小厂和作坊的旧时代城市
到如今拥有家电制造、汽车、
平板显示、光伏及新能源等
六大千亿主导产业的工业强市
▼合肥京东方,来源/合肥发布
与此同时
合肥正在布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
芯片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
全球领先的前沿战略性产业
短短数十年时间
合肥实现了产业爆炸式增长
▼安徽国际创新馆,来源/合肥发布
从建国之初
全市生产总值不足1亿元
到年GDP突破万亿
首次挺进全国GDP20强城市榜单
也是安徽历史上第一次
有城市进入全国TOP20
特别是在年到年
合肥GDP增幅高达%
全国排名第二
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合肥速度”
从成为省会之初
仅有一条淮南铁路
到如今拥有沪汉蓉铁路、京港高铁、
京台高铁、合杭高铁等
多条高铁线路
高铁建设位居全国前列
合肥正在快速形成
时钟型高铁枢纽
助力安徽的高铁里程排名全国第一
▼合肥南站,来源/合肥发布,摄影/宋炎骏
从建市之初
高等教育及科技领域的完全空白
到如今拥有中国科大、合工大、安大等
一流大学和众多科研院所
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
凭借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
成为中国大科学装置分布最密集城市
并获批中国第二个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科技创新已然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血液
▼中科大先研院,来源/合肥发布
从旧时代的没钱没资源
到获评中国最牛“风投机构”
合肥市*府凭借科学决策、敢拼敢干
大力培育引进先进产业链
实现了合肥黑马逆袭的奇迹
一时间让合肥声名鹊起
成为全球瞩目的网红城市
▼江淮蔚来工厂,来源/合肥发布
回顾安徽建省至今年的历史
省会的角色一直飘摇不定
南京、安庆、合肥、
蚌埠、立煌、芜湖等地
都曾成为或作为备选的省会城市
纷纷扰扰数百年
安徽省会的变迁
并非偶然事件
而是在整个
中国历史发展大势中的一个缩影
或因*治
或因交通
或因*事
或因经济
正是这些因素
导致了安徽省会频繁的变迁
幸运的是
新中国的成立
彻底终结了安徽省会动荡史
合肥终究成为了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