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陈泽锋鲁沂文学-05-06
与梦想同行
近年来,早已习惯了平静的生活。习惯了每天坐电动公交车上下班,习惯了校园里的青春气息,习惯了晚饭后散步,习惯了天南海北古今中外的侃大山,习惯了周末洗衣扫地抑或和妻子一起回老家。
我深知这一切来得非常不易,犹如梦幻一般。开始上学时,没有父母亲的陪同,跟着年长的乡邻一起到学校,离家非常近,大约一华里,是由陈氏支祠改建而成的。报名的时候,老师让我从1数到,说数得一点儿不出错就收下。幸运的是我全懵对了,老师十分高兴让我了报名。回家后,父亲问起,我如实相告。从此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直到四年级,我的成绩像我的身体一样非常糟糕,用母亲的话说是伴着药罐一起长大的。母亲特别心疼,不但没有责怪我,相反常常宽慰我,说我是8个月出生的,我的家乡流传着“养7不养8”的说法,我从小就身子弱,出麻出痘样样不冇,能长大就不错了。乃至于我三年级开始写作时,作文本一直空着,对折后,在奶奶缝制的布书包里藏了一个学期,不敢拿出来。
五年级时,老师安排长我三岁叔叔与我同桌。起初,每次作文,都是由他口授,我执笔,后来我慢慢学会了叔叔口号式的写作,再后来我似乎悟出了一点技巧,小学毕业恰好遇上要考试才能上初中,我居然以全乡语数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初中,数学仅两人及格了,杨文泽69分,我考了66分。初中后,我一直担任学习委员,只可惜女班主任兼英语老师教完初一后就调走了,英语差不多成了空挡。中考时恰遇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九门课样样都考,分的总分我得了.75,50分的英语试卷凭着初一所学考了29.75分。同学中绝大多数步入了社会,极少的上了高中。
年秋的一天早晨,我一头挑着被子,一头挑了一个木箱,箱子里装着米,还有比碗口大一毫毫的脸盆,独自离开了家。从早晨一直走到下午两点多,步行了40多里一路问到学校,开始了我三年的高中生活。那是一个十几岁少年最为宝贵的三年。离家在外,陌生的校园、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学会独立最为重要。第一次看见同学早晚及饭后都刷牙,才知道要买来牙膏牙刷,学洗嗽;第一次看见了黑白电视机,知道了霍元甲;第一次学洗衣、到学校门前的大河里洗冷水澡;学交往、学辩论。教室里有我晚归的身影,食堂里买饭有我的精打细算,校外的山岗上留下了我们畅想时的欢声笑语……三年里,我们用知识喂养饥渴的青春,用理智封杀了朦胧的情感,用阳光装点了青涩的年华。
年,我高中毕业。5%的大学录取率,没能考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心中的失落无以言表。幸运的是获得了到家乡初中代课谋生的机会。当班主任,一个班73名学生,教授初一语文、英语,每月工资42元,可算是挽救了我濒临崩溃的灵魂。我一边拼命地教学生,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脑儿全教给他们,一边没有放弃自学。和学生一起背诵课文,一起钻研英语习题,和同事一起探讨教法,星期天和同事一起到野外踏青,孩子们的纯真、善良,家长的理解、支持,让我深深爱上了老师这一职业,这一爱就是35年。惨淡的岁月,是学生让我有勇气面对风雨,奔忙的时光,是学生给了我前行的力量,阳光的日子,又是学生与我欢愉同醉。
一年后,国家开始实施居民身份证制度,凡年满16周岁的公民都需办理居民身份证。乡长亲自到我家找到我,说我做事认真,决定抽我到乡政府帮忙,和另一位老师一起完成全乡的颁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只好起早歇晚,夜里点上煤油灯,加班加点,总算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上级的表彰,奖给了我一个印着字带柄的瓷茶缸,乡政府还特意补助了我40斤大米。后来家乡中学不缺老师了,我从乡里开了介绍信,如愿以偿的到了郎溪、铜陵等地代课,教初中数学和毕业班英语。但我一直没有忘记参加高考,我在铜陵代课时,认认真真地教书,学校配给了我一本英语词典,我差不多翻烂了,预选考试,有一学生英语得了满分。我自己的英语水平也得到了大大提高。
学生虽天南地北,总觉得就在身边似的。学生程燕舞每遇迷惑总是给我写来一封封书信,让我感到信任的可贵;学生郑东博士毕业后在加拿大工作,每年春节总不忘打来国际长途,让我心中微澜四起;学生周苍云在绍兴工作,不忘给我快递捎来绍兴老酒,让我感到十分欣慰;特别是年6月,我在安医附院做心脏手术,头中27位学生一夜募得4万元现金送到我妻子手中,让我收获了人间大爱。35年来,几十个红红的证书,记录了一个个难忘的瞬间,诠释了我默默付出的汗水。数不清的学生中,那一串串熟悉的名字,其实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传奇人生故事,都是一份浓浓的温情,都是许多无法忘却的珍贵记忆。
年,我以代课老师的身份被批准参加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结果总分全省66名,被安徽教育学院录取,进入中文专业函授学习。我自己写了一份申请,找到乡、区、县三级教育部门签了章,到省教育厅请求转到芜湖教育学院中文专业脱产学习,当时国家政策只允许公办老师带薪脱产学习,教育厅招生办工作人员被我的诚心所感动,批准了我的请求,只是在申请报告上加注一行小字,一切学习费用由我个人自己承担。两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系统的专业素养,毕业后教育局党组会议研究,我继续以代课老师的身份在全县初中使用,我先后被派往菖蒲初中、头陀初中任教,直到年10月,我以代课类民师的身份,用95年指标全省直转,值此,我才获得了公办老师的身份。
几经周折,年,我调入响肠初中。从教以来,每年都承担2个以上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教学任务,先后教授过11年初中语文,11年英语,7年数学,98年以后连续担任毕业班政治教学工作,一般都是两三个班。94年期末考试所教学生余成苗语文基础知识获满分,97年胡鸿全省语文知识竞赛岳西赛区第一名,99年所教政治毕业统考班级平均分全县第一,04年政治单科全县第一,08年政治单科两学生满分,担任班主任工作15年,教研组长8年,教学之余,我潜心教研。主编校刊《响中教研》13-30期,主持过两项市级科研课题《开放式教学探索》、《初中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均获安庆市科研课题二等奖,年在安庆市思想品德课大赛中获三等奖,被聘为岳西教研室首届思想品德课考试命题专家,忝列为安庆市中小学思想政治研究会理事,这些成绩,给了我极大的安慰。
18年被评为政治学科高级教师。近年,我开始了自己的文学追梦。《心思》、《岳西颂》、《红暑》、《邂逅天堂湖》《遇见》《端午记忆》……开始在《安庆日报.岳西周刊》发表,有了自己的博客,作品散见《凤凰网》《新浪网》、《安徽文化网》,读者中有人与我分享感悟,交流心得,当一串串温暖抑或批评的文字穿越到我的眼里,内心竟显得慌乱了,我知道了文学的责任。于是,我想写一写成长中的往事,掘一点泥土的味道,记录真实的自己,收获精神的愉悦,让我的生命在那片泥土掺上一点点的叶片。
年,我在山城里安了家,住到了半山香园小区。走路不湿鞋,烧饭不用柴,吃水不用抬,享受起了城里的文明。我知道,我的根依然在老家那片沃土上。每次回老家,房前屋后,虽已面目全非,门前马路安上了路灯,我还是习惯了随便走走,一颗颗老树,一片片竹林,一口口池塘,一处处山凹,总会勾起我无限的遐想。我要感谢那片热土,那是我的幸运,我依然会用淳朴的文字记录着我儿时的梦想。
作者简介:陈泽锋,男。安徽岳西人,现供职响肠中心学校。近年开始业余写作,有数十篇新闻及文学作品发表于报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