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市井财经专栏作家叶克飞
这年头,收藏酒不是新鲜事。有人专门买套房子来放酒,还有人会自己挖地下酒窖。说起来,这都是有钱人的爱好。毕竟,一瓶一瓶的酒,成本不小,收藏起来也相当占地方。
不过也有另一种玩法,成本较低,所需空间较小,还有一定升值潜力,那就是收藏酒版。
酒版就是酒的样板,又称酒办、酒伴、酒样和迷你酒。它由酒厂按比例将各种名酒缩小制成,与原装酒在外观、材质、酒液和酒标上完全一样,一般装有30到50毫升的原酒,最多不超过毫升。
酒版虽小,却不是拿来喝的。真要拿来喝,嗜酒的人完全可以“一口闷”。它的收藏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也因此成为一种集历史和文化于一身的艺术品。至于价值,五十元以下的酒版占了大多数,豪华的当然也不少。镶有0.53克拉钻石的路易十三,十几年前的发行价格是欧元,折合人民币8千元,如今已被炒到三万多元。还有许多酒版早已有价无市,标价达到数十万元,但全球存世不过两三瓶,藏家如无意外不会出手,不可能流通。
酒版的历史
酒版起源于欧洲大陆,据考证可追溯至16世纪末。当时法国一些酒商用陶制小瓶装上葡萄酒,派人在街上向行人兜售,相当于试饮。这些小陶瓶就是酒版的前身。只不过,当时的酒版仅仅是宣传品,如今变成了独立商品。
酒版作为收藏品之风潮,自美国始。上世纪50年代,美国酒版收藏协会成立,会员日增。美国和欧洲商人洞悉商机,开始引进酒版,进而专门建立工厂生产酒版。酒版也在这一期间摆脱了简单的酒瓶外观,开始出现动物和车船等造型,更加带动了收藏风潮。
原本对酒版兴趣不大的大品牌,在这场风潮下扭转了观念——连那些小厂商自己制作、空有外表的酒版都大受欢迎,那么大品牌制作的酒版,内外兼修,又怎么会不受欢迎?于是,知名厂商开始制作专属酒版,使得酒版走上专业化和品牌化之路,变成了如今的标准微缩品模样。
在中国,酒版的进入却与收藏无关,充满中国特色。80年代初,洋酒迅速进入中国,但当时人均收入还很低,洋酒价格高昂,销路自然有限。洋酒经销商们为了扭转局面,开始大量生产不同规格的酒版,使得价格进入普通百姓能够承受的区间。
洋酒的这一招,很快被白酒学了去。一些国内代理商家在节假日推出各种酒版礼盒,很受欢迎。当时的酒版不过几十元,百元已算高价,培育了不少酒版收藏者。比如张裕就推出过六种酒版套装,分别是金奖白兰地、红葡萄酒、味美思、白葡萄酒、解百纳干红葡萄酒和雷司令干白葡萄酒,算是酒版收藏的入门级,也较为常见。四川红楼梦酒厂推出过十二金钗白酒酒版,根据十二金钗的性格,酿制勾兑出12种不同酒度的酒版。这些酒版流通较大,比较常见,价格不高,但却极受欢迎。各种纪念版也层出不穷,有地域版,也有名人版,比如李时珍诞辰周年的人、龟、蛇、竹4连瓶套装,还有大事版,比如庆祝香港回归版。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年北京市糖业烟酒公司推出的“中华名酒荟萃”,囊括从年到年全国评酒会评选出的17种名酒原型包装精酿,是国内酒版的精品。之所以是精品,不仅仅是因为题材和品质,更因为数量少。
国内酒版更难收
如果你去过欧美超市,就会发现酒版琳琅满目,选择极多,而且价格便宜。国外酒厂基本都生产酒版,而且多半是量产。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伏特加、开胃酒、餐酒乃至葡萄酒和啤酒,都有相应酒版。
不过从收藏角度来说,欧美酒版除去那些经典品牌之外,大多数更偏重于兴趣爱好而非升值。比如许多酒版都是当地酒厂出品,特点是别处买不到,拿回国更是独一份。如果你在当地试过较好的葡萄酒,买一支对应的酒版收藏,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指望这种酒版能几倍几十倍升值,那基本不可能。
其实这也暴露出中国收藏者和老外收藏者的区别,中国人讲收藏,升值二字出现频率很高,但老外讲收藏,虽然也会看升值潜力,但好玩和回忆排第一。旅行时在一个小城镇喝到一杯难以忘怀的葡萄酒,就买个酒版记录一下人生经历,这是后者常见的行为。
中国酒版的生产,多少也顺应了中国人的思维——既然要升值,那就要用炒作空间,炒作空间怎么来?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嘛。所以,中国酒版与外国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很少公开销售。尽管茅台、五粮液等品牌都出过一些销售酒版,但大多数国产酒版都标着“非卖品”、“赠品”和“鉴定品”之类的标记流传,主要供厂家促销时使用。这当然极大增加了收藏难度,同时也抬高了身价。近年来,国产酒版中的精品,价格已由原先的数百元暴涨至数千元乃至万元。
高度烈性酒更受欢迎
虽然收藏酒版,基本都不会用来喝,但人们仍然会考虑酒的保质期。像葡萄酒长期存放就会变成葡萄汁,并不是酒版收藏的好选择。因此国外的酒版收藏者,主要目标是白兰地和威士忌。至于国内收藏者,首选当然是白酒。
在白兰地中,法国干邑名气最大,马爹利、轩尼诗、人头马和拿破仑这4大经典品牌,光名字就有无穷价值。干邑的酒版也是业内收藏的重点,升值潜力也大。
在国内收藏界,马爹利酒版的升值潜力相当大,尤其是蓝带系列。轩尼诗的酒版平平无奇,拿破仑酒版则以大炮款闻名。
人头马的优势在于外观设计,尤其是停产的路易十三酒版,更是酒版界极品。由法国巴卡拉水晶厂制成的1/16比例酒版,年已经停产,预估存世量不足瓶。不过有趣的是,目前价格最昂贵的路易十三酒版却不是惯用的水晶版,而是年出品的玻璃瓶酒版。
当年,有玻璃厂以水晶会析出微量元素为理由,说服人头马使用玻璃酒瓶,取代了之前一直使用的水晶瓶。生产出六件样品后,人头马将其中三件送往英国参加展览,结果引发批评,被认为大大降低了档次。人头马随即毁掉了那三件参展酒版,剩下的三瓶则辗转于收藏者之手,已成为酒版收藏界至宝。其中一瓶于年以1万美元的价格成交,据说收藏者飞到美国后,与原收藏者苦苦哀求数日,才买到一瓶。
相比这四大品牌,二线干邑的酒版倒是缤纷多彩。比如加缪的瓷器酒版就备受好评,甚至成为机场免税店最畅销商品之一。
不过据说在欧美,各类酒版收藏协会的会员中,收藏威士忌的人明显多于干邑。这是因为威士忌普及性更高,尤其是在英国,而且威士忌酒版的种类和造型更丰富。据行家分析,目前苏格兰威士忌酒版最受市场青睐。至于款式,带有查尔斯王储和戴安娜王妃画像的威士忌酒版价格不断攀升,查尔斯和戴安娜结婚纪念酒版价格更是不菲,婚庆时的马车型酒版目前被认为是全世界最贵的威士忌酒版。
甜酒因为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方便,在酒版上更是易于发挥,种类最多,款式也最为丰富,各种造型应有尽有,尽管价格低,但对于不在乎酒、只在乎酒瓶的颜控来说,反而是首选。
收藏酒版门槛低,但国内收藏界价格飙升
说起收藏,很多人都认为与钱挂钩,是有钱人的游戏。不过酒版收藏的门槛相当低。90%的酒版价格都在元以下,其中大多数又是10元以下,真正的贵价货是极少数。
行家会告诉你,收藏酒版一定要熟悉酒的知识,了解酒的分类和产地,乃至酒厂历史,否则就很容易攒一大堆中看不中用的酒版。我倒是觉得无所谓,收藏一道贵于心,一样东西的价值也在你心里,如果纯粹是为了喜好而收藏,就不会有“中看不中用”的想法。何况,出门旅行带几个酒版回来,即使价格低廉,升值空间有限,但记忆独一无二,这才是收藏的真谛。
当然,如果以升值为第一要义,那么旧版收藏还是有许多诀窍。
比如限量版肯定估值更高,大批量生产的酒版,升值空间就很有限。水晶瓶和瓷瓶一般优于玻璃瓶,酒版也要看年代和年份,时间越久越好。
收购价格也很重要,因为国内并没有多少酒版专柜,定价相当混乱,有时一些国外酒版的标价就已经是原价的数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酒版会让人买入即套牢,始终处于亏损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酒版收藏门槛低,但目前国内酒版收藏的价格一直处于飙升状态。目前市面批量出售的XO、路易十三、轩尼诗和人头马等酒版,价格普遍在百元以上,前些年则多为20-50元之间。这个价格几乎是欧美国家的两倍甚至数倍。至于那些限量酒版的价格更高,在欧美市场已达上百甚至上千欧元,在国内的价格也更高。国内白酒品牌中,如茅台和五粮液等,单支酒版的价格也在50到元间,套装可达两三千元。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跟收藏者一窝蜂的涌入有关。
中国人一向喜欢一窝蜂,连去超市都习惯“抢购”,在收藏领域同样如此。只要有人喊一嗓子“这事有钱可赚”,立刻就有无数人涌过来。放在商业领域,就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和无休止的价格战,放在收藏领域,就是不断抬升收藏价格。
其实早期酒版的价格一直比较稳定,但近年来收藏者剧增,价格迅速飙升,达到了数年数倍的程度。
收藏酒版需要经济基础,更需要文化
收藏是个烧钱的事儿,但不能只有钱。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酒版收藏这件风雅之事,在欧美最先兴起是必然。而在国内,酒版收藏最早开始于经济最发达的广东,目前最成熟的也在广东。
广东的酒版收藏既因为经济基础,也因为香港的辐射效应。早在年,香港就成立了酒版协会,入会门槛是收藏瓶以上。早年国内没有酒版协会,许多广东收藏者就在网上登记为香港和国外酒版协会的会员。据说,香港酒版协会就有1/3的会员来自广东。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早在80年代就可以通过电视信号收看香港电视,从新闻到剧集,拥有了与国内其他省份完全不同的见识和体验。香港电视广告也以完全不同于内地的创意风格为南粤人民所熟知,许多朗朗上口的广告词至今仍被人铭记,比如填词鬼才黄霑曾为人头马创作的“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就是一代人的记忆。而这种记忆也折射于酒版收藏中,使得广东的酒版收藏者迥异于其他省份的酒版收藏者。据统计,国内80%的酒版收藏者都以收藏白酒为主,唯独广东酒版收藏者多是收藏洋酒。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市井财经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为新知名文化、财经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