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了长三角区域包括沪、浙、苏、皖一市三省全域。安徽正式融入长三角城市群。
很快,在知乎、贴吧和地方论坛上,安徽主题版块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长三角要包括安徽?”
提问的人往往是江浙沪的,他们嫌安徽“拖累”了长三角,表示安徽省的经济规模和发展阶段完全跟不上节奏。
事实当真如此吗?
“安徽入长”,为何被频频质疑
实际上,自年5月国务院公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等八座城市正式被划为长三角城市群后,民间有关安徽省“入长资格”的讨论就从未停止。
如此质疑,无非是安徽太穷!
就当下而言,安徽经济实力与江浙沪存在明显差距。从年的GDP总量来看,江苏位于全国第二,达到.4亿元,超过全国份额的10%。浙江第四,亿元。
上海单市排名第十一,.9亿元。而安徽只排名第十三,.8亿元,仅占三省一市总体量的14%。
从人均GDP来看,安徽的成绩更惨烈了。从年全国各省人均GDP来看,上海排行第二,人均GDP为13.5万元;江苏排行第四,人均GDP为11.5万元;浙江排行第五,人均GDP为9.9万元。
而安徽省的人均GDP则处于全国倒数第十,只有4.8万元,甚至与全国6.45万元的人均GDP平均水平都差一大截!
另外在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对外贸易等方面,安徽也远远落后于江浙沪三地。
除了经济因素以外,长三角城市与安徽地理隔绝感,也是“安徽入长”一个重要的障碍。
尽管“安徽入长”已经得到官方宣布,但在城市群抱团发展的当下,区域的深度融合,却不是在地图上将几个城市圈在一起就能实现的。
这种隔阂,在安徽内部就十分明显。
历史上,皖北因黄河泛滥、土地贫瘠,选择了以资源型产业为主;而皖南却受山地地形约束,无法大力发展农业与工业;皖西有大别山,在阻挡武汉经济圈;皖东受皖南大山区阻隔了杭州经济圈。
最终,导致合肥为中心的皖中一带孤掌难鸣!
地理因素导致文化差异,使安徽以长江、淮河为界限,分成了中原、皖江和徽州等不同文化圈。
以致于在中国,没有哪个省份会比安徽的方言更多、文化习俗更烦琐、人心更分散。
安徽省内都如此隔阂,更别提要融入江浙沪了!
安徽,“拖累”长三角吗?
在长三角中,安徽一直位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它不东不西、不南不北。尽管,早被宣布是长三角一份子,但在长三角中似乎没什么存在感。
质疑声纷纷四起,但安徽真的“拖累”长三角了吗?
不!在城市群抱团发展中,安徽并没有等待“强帮弱”,而是积极抓住了机遇,摸清了自身的产业禀赋,选择让江浙沪的资本和市场主动来拥抱自己。
地理因素,一直是安徽的劣势,融入长三角后,安徽却没有逃避,反而正视了这个问题。
年,安徽制定“八纵八横”的高铁布局,全面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合福、合郑、合新、合蚌连、合安九和商合杭,数横数纵把高铁画成了“米”字形。
除合肥外,芜湖坐拥水路优势。
芜湖濒临长江,有长江支流青弋江从城内穿过,还环抱长江水运第五大港,自然而然成了安徽的水运中心,掌握了皖北与皖中的对外贸易。
安徽地理上的劣势,已经变成了全新的优势。
这一点,合肥就是正好的例证,正是因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才铸就了今日高速发展的合肥市!
此外,在人才对于城市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今天,科教优势是安徽最大的底气之一!
安徽的人口资源丰富,省内合肥坐拥了中国科技大学和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被评为中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中国第一个科技示范城市,还是一个世界科技联盟会员城市。
安徽合肥几乎汇集了世界科学界的尖端人才。
年,中国首批两个国家实验室,一个在北京,其中另外一个就在合肥。
可以说,在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安徽作为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入长”后,安徽的严峻形势
安徽虽然拥有交通优势和人才优势,但融入长三角后,未来的路却并不好走。
优势归优势,但目前,安徽的经济发展程度却无法到达长三角的水平。
其中,最严峻的问题,就是留不住人!
安徽的人才优势,在周围强省的巨大吸引力面前,就变成了一个“孵化器”——人才孵化成功,就输送出去了。
据数据统计,安徽的外出人口流向主要集中在苏、浙、沪一带,流入上海.2万人,江苏.5万人,浙江.5万人,三省合计.2万人,占全省流向省外人口的79.3%。
因此,想要更好的融入长三角,留住人才才是第一步!
其次,如何避免同质化的产业承接,在更大格局下找准自身定位,是安徽融入长三角后,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尽管,安徽与江浙沪之间的产业结构梯度十分明显。
但实际上,三省一市在细分产业上的布局相似性较高,如造船业、汽车制造业等,三省间产业结构相似,意味着长三角城市同构现象严重。
因此,长三角地区的整体联动效应,并没有充分发挥。
差异性才是合作的基础,安徽想要发展,就必须认清城市化、经济规律,尽快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而不是放低眼界,一味的服务于长三角。
不管如何,安徽省加入长三角,都是安徽崛起的一次重要机遇!
如今,安徽各省都在积极准备迎接长三角的挑战,合肥高新区的开发,标志着安徽正在走向新的发展模式。
安徽有信心,长三角一体化不但能把人才“引进来”,还能把更多的安徽产品“送出去”。
在新的挑战之下,希望安徽走的更远!
来源:徽脸醉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