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拥有最多人口的国家,中国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一直不容小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年一季度,人均消费支出元,其中用于购买服饰的人均消费增长了18.4%,约占总支出的7.3%。
说起购物,以前电商平台还没有那么普及的时候,线下门店是广大消费者的首选,但是随着现在各种购物的渠道越来越多,许多海外产品进入了人们的选择范围中,比如很多知名的国际化妆、护肤品牌,或者一些进口食品、药品等。
如果人们想要购买,要么到专门的海外进口购物店,要么直飞一趟产品的国家,可是这两个选择无疑都比较耗费时间和经济成本,在这种需求之下,一个行业应运而生,那就是靠着专门替别人购买海外产品的“买手”,也就是“代购”。
“代购经济”盛行,多人争抢“入局”
相信许多人对“代购”一词并不陌生,通俗来说,就是帮别人买东西,只不过代购的种类和范围一般是国内很难买到的产品,而代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在产品原价上多收取一小部分的费用,也就是“代购费”。
这部分专门做“代购”的群体,一般是海外留学生,或者在某一个国家长期定居的人们。所谓代购的流程,就是在国外的商店或者免税店将商品购买好,然后“人肉”带回国内。因为对海外产品的需求量巨大,让不少人纷纷加入代购行列,更有甚至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年入百万不在话下。
根据中国报告网的数据显示,在年,我国的海外代购规模已经达到亿元。在“代购经济”的盛行下,有不少人萌生了“入局”的想法,将自己的“朋友圈”变成了“生意圈”,甚至有些人动起了“歪心思”,举着代购的“旗号”进行违法诈骗行为。
“海外代购”60%都是假货?
“海外代购”的水分究竟有多大呢?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代购行业中,有60%的代购产品属于“水货”,也就是假货。更有一部分代购者“铤而走险”,选择走私。
在年,《中国青年网》曾经曝光过一起涉案金额超过6亿元的化妆品走私,随着这个新闻在网上引起热议,“海外代购”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在今年1月11日,央广网“揭露”了代购涉假。一位消费者花了元让一位代购帮忙买一双专柜的“奢侈品”。但是等收到货之后,却“大跌眼镜”,因为这双鞋是一个假货,而且发货地也不是代购“居住”的法国,而是来自国内吉林。
事实上,代购被骗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代购的基本“套路”可以分为几种,第一种“人和货都在国内”属于“初级套路”,通常都是用“莆田货”充当正品,销售的对象一般是对奢侈品“一知半解”的群体;
第二种是“人在国外、货在国内”,一般是拍照用正品,然后从国内的货源地发货。
第三种是“真假混卖”。尽管代购的“套路”众多,却还是有很多消费者心甘情愿“送钱”。
假货“遍地”?为什么代购行业如此猖獗?
可以说,代购行业的“假货横行”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然而造成这个局面,主要有2个原因。
其一是因为当代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在消费上“不拘小节”,从前在国内难以买到的东西,只要花一点代购费就可以拿不到手,何乐而为?所以有些代购却瞄准了这个“商机”,用更便宜的假货“坑蒙拐骗”,一旦有人开始,就会引起“连锁反应”,久而久之,代购就变成“难辨真假”了。
其二是因为现在对代购行业没有一个具体监管的法律法规,当消费者随意交易,没有保障时,碰到假货只能“吃闷亏”。
但是真的想要买国外的产品该怎么办?其实可以到正规电商平台的官方或直营店购买,如果意外买到假货,还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维权赔偿。除此之外,还能到机场的免税店购买,一般免税店里的产品都是正品保障,不用担心自己会买到假货。
值得一提的是,《电商法》的出台给海外代购团队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代购的海淘渠道占比也日渐缩小,根据艾媒咨询网的数据显示,在年,仅剩25.2%的用户还在经常代购,而选择线上购买的占比已经高达66.4%。也许在以后,跨境电商的兴起会逐渐代替假货“猖獗”的代购业,你觉得呢?
(本文由大拇指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