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讯12月28日,安徽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联合举办的“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省卫健委党组书记刘同柱表示,我省正在打造国医院,国家儿童、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已经落户安徽,正在积极申报创建肿瘤、心血管、神经、中医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抓手,提升疑难重症诊疗水平,让群众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创建肿瘤、心血管、神经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未来,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抓手,提升疑难重症诊疗水平,让群众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刘同柱介绍,我省正在打造国医院,国家儿童、创伤区域医疗中心落户安徽,医院挂牌医院医院,医院(中国科大附一院)与上海交通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推动技术、管理和品牌“三个平移”。同时,积极申报创建肿瘤、心血管、神经、中医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蚌埠、芜湖、阜阳、安庆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5个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已启动建设。在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方面,年,我省申报建设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推动建设一批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加强“五大中心”建设,医院规范化建设胸痛、卒中和创伤中心共个,建成省级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各7个,每个市、县均建成至少1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积极推动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通过积极引进沪苏浙优质医疗资源,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有效缓解群众跨省就医的难题。
每个市建设1-2医院
针对我省住院患者跨省就医人数多、占比高这一问题。年,省医改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解决跨省就医问题补短板工作方案》,提出:增加医疗资源供给,优化区域城乡布局,做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实现住院患者跨省就医回流人数和比例“双提升”。
刘同柱透露,我省将主要做到“三个着力”:着力“立高峰”,推进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肿瘤、心血管、神经疾病、中医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申报,缩小与长三角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距。加快提升医院、安医医院疑难病症诊疗能力,减少相关疾病患者流出到省外;着力“建高原”,医院与市县政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专科医疗中心,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每个市建设1-2医院。医院体系,推进省级传染病、眼科、肿瘤、医院建设,补齐市级传染病、儿童、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医院短板,医院临床专科能力与水平;着力“强基层”,医院能力提升工程,鼓医院医院,提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三类手术占比,将一、二类手术逐步下沉乡镇卫生院。继续实施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我们将从提升水平、改善条件、控制费用等方面着力推动工作,提升省内就医比例,减少患者外流。”刘同柱说。
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试点将逐步推广到16个市
我省以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抓手,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在城市,医院为龙头,带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五包十统一”的路径建设紧密型城市医联体,通过医联体内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构建出优质高效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助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目前,我省12个市已建立34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大医院专家资源有效下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立“名医工作室”个,下沉专家余人,带教查房1.2万余次。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量达到万人次,较上年度增加11%。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试点将逐步推广到16个市。在县域,按照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原则,落实“两包三单六贯通”政策,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省59个县(市)已建立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县域全覆盖。县域内就诊(住院)率达到84%,较上年度提升4个百分点。在今年的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监测评价中,安徽得分位居全国第二。
全省基层诊疗量占比已达到62.7%
如何让群众享受更加放心的医疗服务?刘同柱介绍,安徽将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抓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推进落实民生工程项目,年,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任务完成率均达%,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年度任务已全部完成。全面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医院建设,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年,4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或“推荐标准”,77医院标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特医院建设,全省所中心卫医院水平。%乡镇卫生院和96%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最新结果显示,全省基层诊疗量占比已达到62.7%,较上一年度增长4个百分点,群众看病就医“15分钟”就医圈基本建成。
在人才培养方面,安徽全面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徽乡名医”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免费委托村医培养和“千医下乡、万医轮训”等项目,为基层培养急需、可用、留得住的人才。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实现“智医助理”、中医药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
安徽医学影像云系统已经实现全省覆盖
“我省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为抓手,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让群众享受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刘同柱介绍,医院推广开设夜间中医门诊,解决群众白天上班或上学而没有时间看病、老人不堪忍医院看病、无独自看病能力需亲医院就诊等群众“看病难、看病烦”问题,同步开展中药饮片代煎、药物配送等服务。医院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提高日间手术占比,患者不用住院享受住院同样的治疗效果。
疫情加速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也让群众就医更加方便。医院、医院、医院建设,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医院35家。搭建互联网在线诊疗服务平台,实现网上挂号、网上就医、电子处方、网上配药等服务,患者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挂号看病。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区域远程医疗服务及时诊断、业务协同、资源共享、结果互认,为患者提供各项便捷服务。我省医学影像云系统已经实现全省覆盖。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
编辑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