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啊,最近韩国媒体有点破防,原因是啥呢?
俩事儿,挺扎心的。
一个是免税店,以前挤满了中国人,现在空空荡荡,冷冷清清,像是被霜打了的茄子。
另一个是,他们发现家里用的东西,八成都是MadeinChina。
这俩事儿搁一块儿,再想想以前他们对中国游客的态度,啧啧,想想就觉得……嗯,有点尴尬。
以前啊,韩国免税店那叫一个火爆,跟春运火车站似的,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尤其中国人,那购买力,简直是核弹级别的,刷卡的手都酸了。
韩国老板们一看,哎呦,这可是金矿啊,赶紧开店!
一年冒出来几百家免税店,跟下饺子似的。
而且,为了方便中国游客,店里都贴心地弄上中文标识,生怕伺候不好这些“财神爷”。
结果呢?
疫情一来,加上一些不愉快的事儿,中国游客不去了。
免税店瞬间凉凉,首尔三分之二都关门了。
以前爱答不理,现在高攀不起,这话说得真没错。
这还不是最让韩国人难受的。
更难受的是,他们发现,自己兜里的钱,好像不知不觉都流进了中国商家的口袋。
以前买点中国服装啥的,觉得便宜,现在呢?
电子设备、汽车用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抬头一看,全是MadeinChina。
韩国人自己统计,家里80%的东西都是中国产的。
这数据一出来,韩国人彻底绷不住了。
为啥会这样?
因为便宜?
当然有这因素。
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制造业是真的崛起了。
你想想,以前咱们也喜欢买外国货,觉得洋货好,质量好,有面子。
现在呢?
咱们的手机、家电、汽车,哪个不比外国的差?
甚至有些方面还更强。
这就像啥呢?
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情节。
以前中原武林看不起西域,觉得西域都是蛮夷,武功粗糙。
结果呢?
西域出了个高手,武功又快又狠,把中原武林打得落花流水。
还有更扎心的。
以前韩国年轻人觉得首尔是时尚之都,江南区是宇宙中心,结果来了中国,去了上海、北京,才发现,哎呦,好像也没啥了不起的嘛。
甚至还有韩国人周末专门跑到中国来玩,体验生活。
这场景,你说魔幻不魔幻?
当然,韩国也不是啥都差。
他们的文化产业,韩流,确实有两把刷子。
咱们的文娱创作者,水平确实还有提升空间。
这也正常,毕竟,咱们高考分的学渣……咳咳,那个啥,数量还是不少的。
不过,现在也有像饺子(动画导演)这样的高分学霸进军娱乐圈了,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说到这,就想起《让子弹飞》里的一句台词:“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韩国以前靠着韩流和一些产业优势,日子过得挺滋润,有点飘了。
现在呢?
发现自己好像有点跟不上趟了。
韩国《中央日报》有篇文章说,当韩国年轻人觉得用中国手机比用韩国手机更时髦的时候,中国文化输出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话听着有点酸溜溜的,但也有道理。
有意思的是,这事儿也给咱们提了个醒。
咱们不能光顾着埋头发展,也要注意提升自己的文化软实力。
咱们的好东西多了,也要让别人知道,让别人喜欢。
这可不仅仅是卖东西的事儿,更是增强国家影响力的事儿。
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
只有咱们自己变得更强大,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才能让别人心甘情愿地用咱们的东西。
你说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