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是保护方言最难的时代,普通话作为社交通行证的力量在壮大,网络用语充斥着生活,甚至“火星文”都登陆电脑,而现实中乡音渐远,方言呈现出退场姿态。但同时又是保护方言最好的时代,广播、电视里播放着方言节目,学者们研究方言并赋予其文化遗产的身份,一些地方还办起了方言少儿班。
俗话说,十里不同音。汉语方言历史悠久,主要有官话、赣语、湘语、粤语、闽语、客家话、吴侬软语七大类。媒体人顾泉林先生一直
古人云: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安庆人有很浓的乡土情结,有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归属。热爱生养的土地,眷恋生活的故乡,喜欢本土的语言,这是人之常情。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风尘碌碌,家乡是永远的寄托;海天茫茫,故土是永久的慰藉。异地相逢,他乡邂逅,一句乡音,就足以唤起内心最柔软、最温暖的回忆,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能让我们倾情诉说和交流。从安庆乡村荡漾出来的*梅调,映照出多少安庆人生动的生活画面,承载着多少安庆人的记忆和情感。担心失传或交流阻隔,想让孩子们会说能懂,这愿望是真诚的!
孔子曰:“礼失而求诸野”。方言之于文化的意义,正在于它的“野”。由于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其成分之多样、结构之复杂、积淀之深厚、保存之完整,安庆方言素为其他地区所不及,其中蕴涵着解开皖西南秘密的重大线索,其学术和艺术价值也许并不亚于敦煌壁画。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普通话与方言并行不悖,向来都是互补与融合,前者提供规范,后者提供语料。普通话语汇的源头活水恰恰是历史悠久的方言,保护方言的语言环境,非但不与推广普通话相冲突,反而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安庆方言是活体,要想留住这一文化之根,首先要善待之。鼓励市民在日常交往中多用方言交流,不妨设个“方言保护日”。因为一旦一种方言不能顺其自然发展,地方特色就会消失,地域文化也会萎缩。要维持安庆方言的生态平衡,还需多措并举,形成保护合力。比如,可以在传媒和文娱演出、电视节目上适当开放方言的空间;可以在旅游景点等场合鼓励服务人员多说方言,让外地人切身感受安庆的风土人情;还可以通过学校的方言课加以落实。同时,抓紧抢救、保存衰弱的方言俗语,出版方言典籍,利用现代音像技术,把一些濒临消亡的方言放进博物馆,完整保存下来。
有一种美,没有华丽的外观,但是一旦失去你才会倍觉它的珍贵;有一种情感看似落伍,当你一旦缺失,你却发现心灵的荒芜;有一种文化看似粗鄙,当你一旦丢失,你会发现自己成了精神的无根遗民!在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科学对待和保护安庆方言,可以让更多人记起家乡的声音,贴上与生俱来的地域标签。当前的关键,是我们要有文化自信,要懂得安庆方言是最美的方言,保护这样的文化“活化石”,理应成为一种自觉!
责任编辑:*媛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