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简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安庆之于名人名人之于安庆字
TUhjnbcbe - 2020/12/21 7:55:00
上海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140210/4335687.html

——名人事迹及名人名言录

(老屋张忠搜集整理;.11.9——.11.20于康熙河得烟楼)

一、名人事迹

1?陈独秀(年10月9日-年5月27日),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安庆(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的主要创始人。

2?陈延年(年—年7月4日),又名遐延,安徽省怀宁县在城乡(今属安庆市)人。革命烈士。陈独秀长子。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为中国解放革命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1]。年入上海法语补习学校、震旦大学学习。年1月与*凌霜等组织无*府主义进化社,创办《进化》杂志。年6月,与赵世炎、周恩来一起创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并担任宣传部长。同年秋,加入法国共产*。不久,经中共中央正式承认为中国共产**员。[2]年10月中共广东区委书记。年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被选为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和*治局候补委员,不久,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年6月26日于上海被捕入狱,7月4日英勇就义。年9月,陈延年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3?陈乔年(年—年6月6日),安徽怀宁人,陈独秀次子,年入上海法语补习学校学习,两年后进入震旦大学学习。年底赴法勤工俭学,年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员,是中共旅欧支部领导成员之一。年4月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年回国,先后任中共北京地委组织部部长、北方区委组织部部长。年3月18日北方区委组织一万多名群众,声讨英美日等八国无理通牒中国的罪行。在陈乔年等北方区委领导人的带领下,游行示威群众向北洋*阀段祺瑞执*府门前行进,陈乔年被敌人刺刀刺伤胸口,在这种情况下,仍然组织群众进行撤离。年陈乔年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5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6月起任中共顺直省委委员、中共中央代秘书长。

4?程长庚(年11月22日-年01月24日),京剧鼻祖。名椿,字玉珊,安徽安庆潜山市人。清代徽剧、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程长庚幼年在徽班坐科,道光二年(),随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关》《战长沙》的演出崭露头角,后为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同治、光绪年间,任三庆班主,同仁尊称其大老板。历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

在京剧第一代人物中,与四喜班的张二奎、春台班的余三胜并称为"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程为"三鼎甲"之首。程长庚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京剧之父"等。

5?邓稼先(年6月25日~年7月29日),安徽安庆(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6?邓石如(年—年),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笈游道人、完白山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安徽怀宁县白麟畈(今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

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李志敏评价:“邓石如被誉为第一书家,隶楷多法六朝之碑。”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存世。

7?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庐江郡舒城县(今舒城)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李龙眠即李公麟,字伯时,祖籍安徽舒城。

因安庆桐城城北有一龙眠山,李公麟曾长居于山下,所以又自号龙眠居士或龙眠山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

8?徐锡麟(年12月17日—年7月7日),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绍兴府山阴东浦镇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起义,攻占*械所,激战4小时,失败被捕,次日慷慨就义。

9?严凤英(~),原名严鸿六,安徽省桐城县罗岭(今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梅村)人。女,中共*员,*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中国*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国*梅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拓者和贡献者。

10?杨小楼(-),名三元,京剧武生演员,杨派艺术的创始人。杨月楼之子,安徽怀宁人。幼时入小荣椿社学艺,从师杨隆寿、姚增禄、杨万青学武生。十七岁出科,在京、津两地搭班表演。得义父谭鑫培和王楞仙、王福寿、张淇林、牛松山等的指点,拜俞菊笙为师。二十四岁搭入宝胜和班,以“小杨猴子”之名露演。又与谭鑫培同在同庆班,经谭氏奖掖,成为挑大梁的武生演员。二十九岁时入升平署为外学民籍学生,备受慈禧太后赏识。他与谭鑫培、陈德霖、王瑶卿、*润甫、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高庆奎、余叔岩、郝寿臣等人合作,先后组建陶咏、桐馨、中兴、崇林、双胜、永胜等戏班,声誉鹊起。艺术地位在当时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

11?张恨水(年5月18日-年2月15日),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潜山市人。他是中国章回小说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

12?张廷玉(年-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安庆桐城人。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康熙末年,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机制度。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初入仕途清康熙十一年(年)出生于北京城。康熙三十六年(年),二十六岁的张廷玉准备参加会试,但因张英(其父)奉命为总裁官而回避不试。康熙三十九年(年),考中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

(老屋张忠搜集整理;.11.9——.11.20于康熙河得烟楼)

二、名人名言:

1?白居易(年-年)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题天柱峰》

2?曹禺(—)

雏凤清于老凤声。

---题安徽*梅戏学校

3?曾国藩(__)

放眼瀛台小,置身天地孤。

___《小孤山联》

4?陈独秀(--)

嫩秧被地如茵绿,落日衔天似火红。闲依柴门贪晚眺,不觉辛苦乱离中。

__《书赠同乡胡子穆诗》

5?陈毅(--)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知。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__《岳西兰花》

6?房秩五(--)

玉本蓝田种;美因君子成。

___《胡玉美酱园联》

7?葛冰如(--)

问渠垂钓者,何处鳜鱼多。

__《振风塔》

8?海子(年3月24日-年3月26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9?胡适(——)

东有迎江寺,西有大观亭。吾曹不努力,负此江山灵。

___《登大观亭》

10?*庭坚(—)

司命无心播物,祖师有记传衣。白云横而不度,高鸟倦开犹飞。

___《题山谷石牛洞》

11?赖少其(—)

铁砚磨穿

___《为邓石如题词》

12?李白(年-年)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干行》

13?李鸿章(__)

闻雨声,听鸟声,声声自在;观山色,看水色,色色皆清。

--《龙山别墅门联》

14?林散之(--)

春前苦忆*梅雨,天外仍留碧草痕。

__《咏严凤英》

15?刘若宰(--)

东有五里大庙,西有七里长亭。日有千人作揖,夜有万盏明灯。

__《答呈皇上》

16?陆游(__)

江水大水无津涯,惊涛骇浪高吹花。长风自古三巴路,荻夹喜入长风沙。

____《长风沙阻风夜泊》

17?苏轼(——)

少年相别老相逢,月满潜山照肺胸。

——《游潜山叙寄苏子平》

18?苏辙(~)

百年摩诘阳关语,三叠嘉荣意外声。谁遣伯时开缟素,萧条边思坐中尘。

___《李公麟阳关图》

19?孙中山(--)

尚武士道,招*帝*;为国捐躯,我惭后死;登大舞台,演近代史;因民流血,谁继先生。

___挽徐锡麟联

20?王步文(--)

明月空间照,清风江上吹。多少兴亡事,尽在水中推。

__《无题》

21?王光英(——)

*梅飘香

___题安庆第二届艺术节

22?吴邦国(年7月——)

皖国古都,*梅之乡。

___题书藏安庆市博物馆

23?吴汝纶

勉成国器

__为桐城县学堂题匾

24?许世英(__)

自*鹤、吹笛以还,借江光作纸,濡塔笔长毫,挥来雁字鸾笺,潇洒胸襟如海阔;

由采石、泛江而上,拏明月为杯,吞晓霞当酒,醉得今颠古倒,放开眼界恨天低。

___《大观亭联》

25?叶尚志(--)

*梅美调宿松弹,安庆登台艺益专。皖水从来宜润泽,梨园自古有真传。

--《参加安庆故乡*梅戏艺术节》

26?张恨水(--)

云开初一艳阳天,初三初四好拜年。

___《潜山春节》

27?赵朴初

明水清风

年10月写于北京学院

28?赵畇(--)

古道照人,如镜注影;慈心泽物,似木逢春。

___《为太史第中门题联》

29?朱元璋(--)

梅花预报春消息,瑞气纷纷何处无。

__《宿小孤山》

30?朱蕴山(__)

白浪如山卷似银,风潮一日一篙新。几时不上城头望,误却江南多少春。

--《出安庆大南门外望江水》

(老屋张忠搜集整理;.11.9——.11.20于康熙河得烟楼)

附录一:

郭璞(年-年)

此地宜城

——《安庆建城史(四)——古城年轮:宜城与郭璞》

备注:“宜城”即今安徽安庆市。古称宜城渡,为长江中流北岸一渡口。南宋嘉定十年()在此筑城,景定元年()移安庆府、怀宁县治此。后历为安庆府、安庆路治。

西晋永嘉四、五年间(-年),北方大乱。堪舆学家郭璞卜了一卦,决定南迁江南去避难。当郭璞行至庐江郡(今安庆市境内)时,当地主*官员庐江郡太守胡孟康被当朝丞相征召为*谘祭酒(类似于现代*事高参)。此时的江淮地区不像北方,被外族侵略,庐江郡还是比较安宁的,平安无事,胡孟康安于现状,不想过江东渡江左。

郭璞当时就给郡守胡孟康作了占卜,显示庐江郡不久就会有战事,且晋*兵败,庐江郡也会失陷。胡孟康不相信,郭璞也劝说不了,于是,郭璞只好自己收拾行李,准备赶紧离开庐江郡,但郭璞看上了一个婢女,要知道安庆美女,千百年来闻名天下!郭璞一时又没有好的办法得到此女,留也不是,走也舍不得,怎么办?郭璞只好利用自己的看家本领,玩起了法术。

趁天夜,郭璞取出红小豆三斗,悄悄地撒在胡孟康宅院四周。第二天早晨,郡守胡孟康起床后发现,窗外有数千穿红衣的人包围了自己的宅院,走到窗前仔细一看,红衣人又突然不见了。胡孟康以为遇到了*怪,心里特别厌恶,且又恐惧!赶紧请郭璞为他占上一卦,看看是什么原因。

郭璞早已算计,特意装出一副惊异的样子,称此地有女妖作祟。并且给了一个破解的方法,郡邸后院不能再留这位婢女,需要把她送到庐江郡东南方二十里远的地方卖掉,千万不要和买主讨价还价、问东问西,这样郡邸的*怪也就自行消失了。

经郭璞这么一忽悠,郡守胡孟康真的把婢女送到东南方二十里远的集市卖掉了,买主不用说,自然是郭璞本人,他早就暗中安排好人手,以最低的白菜价买下了这个婢女。之后,郭璞又画了一张符丢入郡邸后院井中,那数千红衣人都被反绑双手,一个接一个跳进水井中,胡孟康非常高兴,立刻命人填封了水井。郭璞得到了这位婢女,立刻离开了庐江郡,没多久,庐江郡就被敌*攻陷了。

当堪舆学家郭璞带着这位婢女,赶往江南宣城郡,来到长江边已衰败的“皖口”城,准备渡江,看到此地层峦叠嶂、气吞山河,故城依山傍水、湖光山色,大江波涛滚滚、一泻千里,具有“九龙奔江之势”,立刻占上一卦,大惊!手指皖口故城,大呼:此地“宜为城”!因而安庆又称“宜城”。

据传,郭璞至少两次来到安庆市,一是西晋永嘉四、五年间(-年),郭璞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在皖口渡江。另一次是东晋太兴元年(年,一说年),晋元帝即位,郭璞再次来到安庆,在此写下了著名的大江赋《江赋》,此赋不仅文采宏丽,气象壮阔,详细介绍了大江之浩瀚,地势之险峻,物产之丰富,而且多处记载了安庆众多地区。

(老屋张忠搜集整理;.11.9——.11.20于康熙河得烟楼)

附录二:

懵圈的“宜城”到底在哪?

作者:闲情偶记(章宪法)

懵圈的“宜城”到底在哪?

-10-:37

宜城市

中国的宜城,是湖北襄阳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宜城市历史悠久,远溯夏商周时期,汉惠帝三年(前年)改鄢县为宜城县,年6月撤销宜城县设立宜城市(县级),简称“宜”。

安庆市

但中国的“宜城”并非仅此一家别无分店,安徽的安庆也叫“宜城”,不过“宜城”属于安庆的别称。

安庆作为地名出现较晚,直到宋末才出现雏形。宋朝地方*府机构实行州(府、*、监)、县二级制(见府、州、*、监),州、县之上为道(路),但路为朝廷派出机构的辖区。宋初,现在的安庆属舒州,仅为舒州同安郡团练。舒州同安郡团练是个较小的地方*事机构,地方史志通常省作“舒州同安郡”,升格后为舒州德庆*。因与舒州德庆*广东德庆重名,南宋绍兴十七年(年),改舒州德庆*为舒州安庆*。宋宁宗赵扩曾任安庆*节度使,庆元元年(年)“以南宋宁宗皇帝潜邸,升舒州为旧安庆府”,治所与舒州同(今安庆市潜山县梅城,与当时的怀宁县同治),不是现在的安庆城。

*干筑城

宋嘉定十年(年),安庆知府*干重修府城,同时将府县同治的怀宁县治迁往皖口(今安庆城西),是为后安庆城的雏形。宋端平二年(年),安庆府移治罗刹洲、杨槎洲(均在今池州市贵池区)。宋景定元年(年),安庆府再移治盛唐湾宜城渡之阴新城,并再迁怀宁县治附郭,沿袭形成现在的安庆城。安庆的建城史,实际上是从怀宁县治迁址算起的。

安庆城的形成,显然基于战乱。较之于旧府城,新安庆府城更为安全。但安庆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上控洞庭,下扼京口,分疆则锁钥南北,坐镇则呼吸东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兵家必争,灾厄丛生,民生凋敝,人文魄散,城市深处的猥琐难掩于扉。

传说明代的刘伯温曾来到安庆,问及地方的发展与稳定,地方官员颇见尴尬,最后王顾左右,答曰此地风水欠佳。一首地方民谣曰:“赤狴对沙洲,江水日夜流。财源无三代,清官不到头。”“赤狴”与“沙漠洲”,都是安庆府城边的两个地名。

安庆市振风塔

正因为风水欠佳,营造风水历来为安庆地方所重视。相传安庆建造振风塔,即为收住风水,留住财气,不让“风水”流走,改变安庆长期的文风不振,民事艰难。而安庆别称“宜城”,亦是旨在改变地域的对外形象。

“相传”东晋诗人、堪舆风水家郭璞,曾经登安庆盛唐山观望长江,留下“此地宜城”之语——安庆城因之别名“宜城”,并不是与湖北的宜城争什么名份。

“相传”二字加上引号,因为这个“相传”并非道听途说,或民间信口开河,而是见诸地方史志。旧《安庆府志》《怀宁县志》言及郭璞“此地宜城”之说时,多加有“相传”二字。这等于“友情提示”:郭璞“此地宜城”之说,没有其他史料予以佐证。

清道光版《怀宁县志》

安庆的别称“宜城”出自郭璞之口,确实无法证实。清道光版《怀宁县志》对此采取了谨慎态度,引南宋马光祖修、周应合撰《景定建康志》:“吴魏时尝设‘疑城’于此,‘疑’‘宜’一声,故亦称‘宜城’也。”

“疑城”,为古代战争时为迷惑敌方而假设的城堡,《三国志》《晋纪》等史籍中多有记载。小说、戏剧中,有诸葛亮玩“空城计”吓跑司马懿,就因为司马懿是个货真价实的*事家,“疑城”这等把戏他见得见得多了,让他上当并不容易,结果真的上当了。除了*事意义外,佛教持有“边地疑城”之说。明代“公安二袁”之一的袁中道梦叙净土一文记述,其兄袁宏道开初只是生到极乐边地,因撰述《西方合论》之功德,很快出边地疑城居住净土。

奇怪的是,安庆别称“宜城”,清道光版《怀宁县志》为什么要将郭璞、马光祖两种不同的说法罗列在一起呢?实际上,这两种说法看起不同,有矛盾,实际上是相同的,也是相通的。

世俗眼里的郭璞多是风水大师,真正的郭璞是个*事战略家与学术大师。后人将郭璞“此地宜城”解释成这地方适合建城市,适合商品房开发,拿“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完全是一种误读。“宜”有“适合”“应当”的意思,郭璞“此地宜城”至少有两种意思:一是“这里适合建城”,建了城肯定好;一是“这里应当建城”,不建城要出事。建城干什么呢?郭璞就是不告诉你,实际上古代“城”的功用多着呢,至少包括居住城邑与*事城池,后者还包括战时的“疑城”,并不等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

郭璞如果真的到过安庆,应在其到达建康(南京)之前。东晋时安庆置有“疑城”,那是完全可能的。这种*事意义上的“临时建筑”,用完也就拆了,或者任其自生自灭,没有必要载入正史。将“疑城”雅化成“宜城”,赋予美好的寓意,并作为安庆城的别称,本身不算错,甚至还很精彩,无非有点“撞车”。(闲情偶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庆之于名人名人之于安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