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徽公路(歙昱段)开通至今,已近87周年了。
徽州地处万山之中,除了水路外,只有陆路的古道可以出行,一部徽州交通史充满了辛酸和血泪。年11月前,徽杭两地间的交通状况是,走山间小路(所谓旱路),需跋山涉水走半个多月时间;而坐船从新安江走(所谓水路),下水顺风也至少得四天时间。如此恶劣的交通条件,经常让徽州旅人望山生叹。尤其是对于徽商来说,出货、进货越频繁,交通不便之威胁就越大。建造徽杭公路,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陶行知先生关心杭徽公路的兴建
张国良《我所知道的陶行知先生》一文提到陶行知先生回忆少年时第一次乘船到杭州沿路遇到的情形。张国良先生是陶先生的学生,他记述道,那时《微音月刊》上登了一个歙县徐姓青年写的一首描写徽杭水路交通困难的诗歌,写的是:
府对府,六百五,徽河坐船真正苦!
大小滩头三百六,一篙一纤常受阻。
雨落三天洪水涨,三天不雨河干堵。
乘客往来常误期,心中苦楚向谁吐!
张先生回忆道,“我们就向陶先生建议,开造徽杭长途汽车路,请他出来号召。他满口答应,带了四个徽社青年到杭州去,邀请船行帅家和姚家头头开座谈会,商议开造汽车路,请他们出来主持。帅、姚两家各有帆船百多只,他们怕汽车路一开通,水路就没有生意了,坚决不同意。”“陶先生又领了大家去见姓程的和姓曹的两大商家,到沧州旅馆商谈。”未果。大家回到上海后,陶先生对大家说:“事情虽没有头绪,但我们这次行动等于撒下了种子,已引起大家的注意,迟早会有人出来干的。”果然不出所料,第一次商办的杭徽公路不久就兴建起来了。饮水思源,杭徽公路的兴建,未尝不是陶先生热诚为家乡交通事业着想而促成的啊。
徽杭公路的前身
查弘治《徽州府志》载:“自睦州青溪县界至歙州路皆鸟道萦纡。三国贺齐出守新都,凿连岭,以通江浙。隋末汪华,起兵保州,凿箬岭,以通太平。”自彼时起,以歙县为中心,逐步形成九条出境古驿道,俗称“九龙出海”。即徽浮(徽饶)、徽安、徽池、徽开、徽婺、徽泾、徽宁、徽青、徽杭古官道。
徽杭古官道,自歙县城东北行华里,经渔梁、鲍家庄、呈村降、北岸、霞坑、苏村、杞梓里、三阳、竹铺至昱岭关(皖、浙省界),出关前行至浙江昌化县城,通杭州。除竹铺至昱岭关段为山岳地带,岭峻路险,路宽2尺左右,其余路段为丘陵地带,路宽3尺左右,多为石板铺筑。这条古驿道是古代徽州通杭州的主要陆上道路,俗称“徽杭大道”。徽杭古官道,除越岭石级外,皆“平坦宽阔”,一般中间铺石板,两边镶嵌鹅卵石。元代郑玉修官道,铺石板,清道光十九年间,王茂荫父应矩公重修石板路,均留下《重修横山路记》,应矩公急公好义,道光十九年二月,倡导修复官道上被洪水冲毁的关桥,请子茂荫的同学大学士许球撰写《重修关桥碑记》。
至今,在昱岭关、竹铺、三阳、杞梓里、霞坑、呈村降、北岸、鲍家庄、琳村、渔梁沿线,村中宽阔的石板路仍存,还有明确的指示路碑。
杭州方向下山的徽杭古道(老竹岭山路段,至今保存完好)
昱岭关下望浙路
老竹岭山路段古道,杭州方向上山
歙县三阳坑村中石板路,即徽杭大道的一部分
歙县北岸廊桥指路石碑,往府大路过桥
昱岭关,位处歙县三阳镇岭脚村,古与浙江省杭州府昌化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交界处,是徽州通往浙江杭州的交通要道,素有“徽州门户”之称,今称东大门。其山势险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昱岭北倚清凉峰,南靠搁船尖,因岩石多呈灰白色,古人误以为是玉,称其“玉岭”。后人改“玉”为“昱”,称“昱岭”。“昱”,即指太阳升起的地方,此等标识方位的意思在里边。从安徽那边看此山是日升,而从浙江这边看此山为日落,所以昱岭之名为徽人所取。昱岭的四周山坡被密集灌木覆盖,间有松树林与竹林。这里也是古战场,也是徽杭古官道的入口。
昱岭关,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北宋末年宋*与方腊*交战、元末明初朱元璋、清末太平天国都在这里有过战役。《水浒传》中"卢俊义大战昱岭关"章节中称昱岭关为“歙州第一处紧要墙壁”。昱岭关是用大小不等的花岗岩垒砌而成,是徽州境内山越人唯一的建筑遗存。因当年修建路基敌台被拆除,年复建,关口两面均有关额,关门两面均镌有巨幅门联。年作家郁达夫、林语堂一行应浙江省建设厅之邀来考察杭徽公路沿线,郁达夫在《出昱岭关记》中写道:“盘旋曲径几多弯,历尽千山与万山。外此更无三宿恋,西来又过一重关。”昱岭关是研究古代防御建筑的重要实例,同时亦见证着浙皖两地经济、贸易往来的历史。
歙县雄村曹敦怡堂曹霆声、曹九如兄弟热心公益,兴学助教
歙县雄村航步头村曹敦怡堂曹霆声(谱名光发,行六)、曹九如(谱名光泽,行九)兄弟为民国歙县四大名绅之一。他们的祖父曹竹君于清咸丰年间赴上海胡裕安纸行当学徒、当职员、当跑街,后在上海城隍庙开设大吉祥小纸店,主要销售烧香拜佛用的*表纸,后在原法租界老永街四号开设怡大纸行。年后,该纸行成为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印制教科书用纸国产光连纸的供应商。曹竹君育四子,老大曹恩棠(号锡山,即霆声、九如父)、老二味衡(老三益轩在老家主持家务)、老四维明均在沪经商,老二、老四后参与创立歙县旅沪同乡会。因商业经营成功,多行善举,曹锡山在清代即授奉直大夫候选州同加二级,在民国时期曾获北洋*府颁发的二等金质嘉祥奖章。曹霆声在安徽省立第三中学毕业,考入安庆法*学堂,思想上接受陶行知先生等的启蒙,较为开明。
到上世纪20年代,曹霆声、曹九如兄弟商业集团已在杭州开设文新恒绸缎丝织厂,在上海开设文新恒绸缎丝织厂驻沪批发部、恒丰绸庄、怡康纸行、安祥当铺、吉祥当铺、九如昱房产、环球帽厂、怡源百货批发号、怡丰百货门市部等,在天津开设有源顺祥土产特产号,在山西太原开设有大隆祥商店,在湖北汉口开设怡丰裕商号,在安徽宣城开设有福祥当铺、在安庆开设有永祥当铺、在屯溪开设的立大煤油公司、歙县分公司,在歙县开设有协大布庄和公昌杂货店等,一战后又经营徽州茶业做洋庄出口,这二十来家商铺,每年都为曹氏兄弟带来巨大的收益,使他们成为富甲一方、鼎鼎有名的徽商巨贾;同时,也为他们回报乡梓、造福乡亲、兴学助教、公益扶贫等善举积累了充足的经济实力。年在屯溪创办《徽州日报》,捐给屯溪隆阜四女中发电机一套。年因出资修建徽杭公路歙昱段,取得专营权,年开办徽杭公路鸿飞汽车运输公司专营货运。年出资并促成民国《歙县志》的出版,年兴办岭下和岑山渡两所小学。医院。曹氏兄弟还于年出资在家乡建造了从篁墩到歙县西门外的一段长为20公里的公路。这段公路的建造,不但使他们的声誉度在家乡得到提升,而且也为后来的“独出巨资建徽杭”的大举动埋下了伏笔。
年10月,浙江省省长吕公望根据孙中山在《道路为建设着手的第一开端》演讲中,有关浙江应当努力修筑道路的勉励,提出了修建浙赣、浙闽正线、浙闽副线、浙皖正线、浙皖副线、浙苏六条省道干线公路的方案。但因*局不稳、资金短缺,方案一直未能实施。到年,道路建设又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年,省道筹备处正式成立。年,省道筹备处改为省道局,并于次年公布了《浙江省修筑省道地方团体及商人承筑条例》,规定商办公司投资承筑者,不给补助,给予专利营业权,经省道局审查后,报请省长批准立案,发给执照,同时批准征收卷烟特税,作为省道修筑的费用。从此,以杭州为起点的六条省道干线公路,先后开始修筑。实际上,从年开始,安徽商人就开始联络浙江商人筹划兴建杭徽公路,十年筑一路,终于实现了多少代徽州人的交通梦想。到了近现代,官道已被公路、高速公路和高铁所取代。徽杭高速公路,于年10月18日正式建成通车。
徽杭公路(歙昱段)从歙县河西太平桥到安徽、浙江交界处的昱岭关,总长度为61公里,因为工程量浩大,歙霞段(30.7公里),由安徽省建设厅负责施工,昱霞段(31公里)由安徽省建设厅代庆浙江省负责施工,是年1月9日开工,11月底完成。歙霞段成立杭徽路工程处,丁贡南任主任工程师,3月2日开工,11月中旬竣工。
然而当时安徽省财*困难,沿线崇山峻岭建路难度很大,使得建造徽杭公路的工程费用非常高昂。面对浙江方面已将公路从武林门修到昌化县的咄咄逼人之势,时任歙县县长的石国柱想到按照浙江人《浙江省修筑省道地方团体及商人承筑条例》这个模式来运作,采用日后的“歙昱段公路专营权”交换日下急需的建路巨资”的双赢妙法。同意此办法的时任安徽省建设厅厅长婺源人程振钧先来歙县,再急赴上海与已从歙回沪的曹氏兄弟达成了协议,落实了款项。按照协议规定:对于这条曹氏兄弟独出巨资建成后的徽杭公路歙昱段,曹氏兄弟拥有15年的专营权,并负责徽杭公路建造中的筹款和设计事宜。
除了施工工程费用外,公路路基购买费这笔费用也很庞大,沿线建路所需占用的山10元一亩,地20元一亩,水田30元一亩,几项一加,建造徽杭公路总预算为30万银元。曹家决定从曹氏兄弟开设在杭州的文新恒绸缎丝织厂拿出15万,并以该厂固定资产担保向当时的浙江兴业银行(经理金润泉)借款10万,再加上上海怡大纸行拿来的5万,30万款项就全部到位。曹氏兄弟就请其父曹锡山的结拜兄弟、村中绅士曹金涛负责掌管财务、主持施工事宜;又从北京请来时任国家交通部工程师的老乡许迈群,亲任徽杭公路(歙昱段)总设计师,主持勘测和设计,并委派杜爱棠、吴乐尧和方定甲等人襄助各项工程事务。许氏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国家交通部出任铁路设计工程师,与著名的徽州婺源籍工程师詹天佑在同一个设计室。虽说他的专业只是铁路设计,但是他对公路设计也极有造诣。加之他本身就是徽州人,对沿线地形、地质情况了如指掌,因而设计起来得心应手、进度很快,到年3月就实现了破土动工。许迈群对公路路基、涵洞、桥梁等的设计比较顺利,只是在设计到三阳坑一段时颇费了一番周折。因为根据公路设计规律,这里的最佳方案是采用穿山隧道方案,然而当时的财力实在无法支持这个方案的实施,他只得退而求其次,采用了“盘山公路”的方案。这样以来,不但增大了设计、施工工作量,而且也埋下了后来的“三阳坑、*门关”的危险隐患。
许氏在老徽杭公路设计中有一“绿色环保”设计方案,即“公路两边栽植法国梧桐树”,曹氏兄弟为此不惜花费重金,硬是从杭州购买到法国梧桐树苗,然后运到徽杭公路沿线栽植,使得老徽杭公路绿成行、荫庇代代。
在年10月18日徽杭高速公路开通之前的长达71年时间里,徽州和杭州两地间的陆路交通来往,全靠这条年11月26日建成通车的杭徽公路。杭徽公路自杭州武林门起,经余杭、临安、於潜、昌化、昱岭关,到达歙县(徽州),终点站是河西太平桥头。全长公里,浙江境内公里,安徽境内61公里。当日,杭徽公路(即浙皖正线)全线通车典礼在歙县昱岭关隆重举行,国民*府中央监察委员会吴稚晖、安徽省建设厅厅长刘贻燕和浙江省建设厅长曾养甫、公路局局长陈体诚等均出席典礼,故而曾、陈在昱岭关留下题字。因前浙江省建设厅厅长、安徽省建设厅厅长婺源人程振钧为推动杭徽公路的建设付出了巨大努力,并因推进安徽公路建设而耗尽心力,所以在昱岭关下岭脚村路口道班设置了振钧站以作纪念。昱岭关关额行书“昱岭关”,边款为“民国二十二年,曾养甫题”。曾为广东平远人,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关门两侧有篆体巨幅楹联两对,为福建闽侯人陈体诚所题,时任浙江省公路局局长。东边联为“光复丰功雄关气壮,堂皇伟迹古郡山高”;西边联为“坦道贯通熙攘来往,巍名耸立震烁古今”。气势雄浑,古韵悠长,高度概括了昱岭关在徽州历史尤其是交通史,战争史和上的重要地位。
公路开通后,曹氏兄弟承包货运,客运先由浙江省公路局负责,后承包给了歙县敦仁里程君瑞经营。对于使用徽杭公路的其他车辆,一律实行收费通行的制度,大卡车每车5元,小包车每车2元。而曹氏兄弟的鸿飞公司也一度发展到拥有65辆汽车、沿线10个货运站的运营盛况。年7月,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刚刚建成运营才4年多的徽杭公路,就因屡遭敌机的狂轰滥炸而惨遭毁坏,年4月,第三战区第21集团*授权破坏公路以阻止日*进攻。而鸿飞公司的65辆汽车,也被国民**府以“抗日*运需要”为由悉数征用,而原本应该享有15年的徽杭公路专营权,曹氏兄弟也只享用了4年时间就中断了。曹氏兄弟虽然通过亲戚关系好不容易要回了8辆汽车,但徽杭公路已经是千疮百孔,原约定的曹氏兄弟获得的15年歙昱段公路专营权不知后来是什么情况了。年,大阜至歙县段修复通车,年,皖南公路管理处于9月底派工程师督导,将杭徽路皖段修复通车。
图一▼年10月10日杭徽公路开通的路线图
图二▼为建公路路基将昱岭关在年拆除前后遗址,与年重建情况。
图三▼现居台湾的乡贤许作人先生年4月26日写给汪道渊先生讨论撰写纪念杭徽公路歙昱段开通纪念六十周年碑文一事的信函,信件由曹霆声绅士的长子已故曹印川先生及其子曹新游先生先后收藏。
图四▼年《杭州市交通简图》局部,可以看到杭徽公路,及经过松木场的16路公交。松木场之西有条始建于民国早期的杭徽公,此处是公路的东端,这条路是当时杭州连通余杭、安徽等西部地区的唯一一条汽车公路。
年《杭州市交通简图》局部,图片来自城市探秘《松木场》一文
三阳坑路段盘山公路的隐患
图五▲民国23年(年)5月3日,南方汽车行汽车载客四人自杭来徽,在三阳坑失事,婺源查、程两客受伤严重。这是徽杭公路通车数月后发生在三阳坑的车祸。该年5月4日《徽州日报》登载的报道。图片来自王经一老师。
笔者认为,应积极响应去台湾的乡贤和杭徽公路歙昱段工程筹资人后裔当年的倡议,在歙县三阳镇昱岭关和歙县太平桥畔公园内(老汽车站位置)共同为杭徽公路倡导人、出资人,工程设计师及参与人等立碑,塑像等,为杭徽公路开通纪念做好预热工作,也是为当年这批热心公益,不计得失的徽商群体正名。
给自己一点时间,圆你一个梦!品味歙县自在乡村新溪口:践行“两山”理论助力脱贫攻坚—帮贫困户摘橘子歙县徽云职业培训学校招人啦!竦岭古道:胡适从这里走出大山.....就田、五渡、茂英坦、霞坑....歙县这些村名竟是这样来的歙县中水南——瀹坑歙县中水南——浦口歙县上水南——小溪歙县东乡——大谷运歙县东乡——桂林
特别声明:
1、以上作品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歙县论坛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歙县论坛联系的,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2、“歙县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