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一部分群众因身体、能力或其他原因陷入贫困,依靠自身努力无法摆脱困境。他们是防止返贫致贫的重点人群。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就是要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优化社会救助体制机制,实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应助尽助,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努力为人民谋幸福,努力为民族谋复兴。
1
改革完善社会救助,要构建综合格局
坚持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救助制度体系,构建*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改革完善社会救助,要打造多层次体系
夯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基本生活救助;健全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受灾人员救助等专项社会救助;完善临时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急难社会救助,根据救助对象的困难程度和致贫原因,坚持精准施策、分类救助,形成多层次的分类救助体系。3
改革完善社会救助,要促进城乡统筹
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加快实现城乡救助服务均等化。顺应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及时对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提供相应救助帮扶。加大农村社会救助投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发挥*策叠加效应,推进城镇困难群众解困脱困。4
改革完善社会救助,要创新救助方式
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探索“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依托专业社会工作力量,努力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以及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类别化、差异化服务。推进大数据、区块链、5G等信息技术运用,加快信息统一汇集、互通共享,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