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职教集团考察团
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彰显职教作为
市职教集团理事长、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委书记王进:“十四五”期间,安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作为保障,迫切需要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作为支撑。
职教集团要高站位谋划集团建设与发展,充分借鉴吸收江浙沪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经验做法,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谋深谋细谋实我市职教高质量发展蓝图。要高标准建设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紧紧对接我市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提升专业建设的前瞻性、契合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育训结合,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搭建好集团就业和技术服务平台,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服务,推动校企合作降本增效。要高效率推进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密切园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协同与协作,创新产业学院建设的思路和办法,有效发挥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素保障功能,提升对安庆千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服务力、贡献度,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彰显职教作为。
(全媒体记者徐侃)
整合资源做实职教集团
安庆广播电视大学*委书记、校长吴雪恩:集团化办学要始终坚持“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实体化运作才能充分体现集团化的效益,实现1+12的效果。同时要重视内涵建设,建设好师资队伍,打造品牌专业和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专业,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下一步,我们要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着力建设至少一所办学规模人以上的职校,打造品牌专业和服务地方首位产业专业不少于3个,提升规模效益。要不断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和办学水平,专业建设要符合本地首位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要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做实职业教育集团,专业建设体现差异化,避免重复建设;坚持师资统调、招生统一、基地统建、资源统配。要立足本地,充分发挥和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引进高科技研发机构合作办学。
(全媒体记者徐侃)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四个一批”
安庆技师学院副院长徐波:推动我市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一要打造三个产业学院。围绕我市“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适时调整全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实现职业教育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重点打造汽车产业学院、化工产业学院和数字产业学院,做大做强智能制造、汽车装配、5G技术、化工自动化等新专业,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二要推进职教资源整合。以职教集团为载体,全范围开展校企业合作、校际合作和校*合作,整合*府部门、经济园区、重点企业和集团内外学校的资金、人才、场地、设备等资源,提升我市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对外招聘引进一批、内部培养提升一批、企业推荐兼职一批、校际合作共享一批的思路,建设一批服务新经济、培养新人才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四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坚持育人为本、面向人人,构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整合职教集团教育培训资源,服务安庆产业发展,服务企业员工培训需求,满足每一名技能人才终身学习提升能力的需求。
(全媒体记者徐侃)
市生态环境考察团
用更实的举措推动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陈延闰:结合考察学习,我就如何用更实的举措推动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谈几点个人想法。
第一,新上项目要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九峰垃圾发电项目破解“邻避效应"难题成功经验带给我们启示,新建的重大工业项目要对标长三角,从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行、污染防治、环境管理都要坚持一流的标准和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在企业发展的起始环节。第二,要持续推动现有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坚持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产能,积极引导企业不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持续开展污染防治能力和环境管理水平“双提升”行动,不断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第三,要不断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加大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具备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危险废物、污泥等一般固体废弃物处置能力,建成工业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设施,减少企业运行成本,解决企业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废弃物综合利用力度,带动环保产业发展,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同时,要大力推进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于物联网和数字化的智慧环保、智慧工业、智慧园区等信息化平台,精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保障。第四,要把企业污染防治成果转化为发展的新动能。近年来,我市通过持续强化工业治理和关闭取缔“散乱污"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总体上持续下降,为新项目落地腾出了空间和容量,这些治理成果要在服务新项目落地上得以体现,及时统筹解决好重大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需求。
(全媒体记者项珍)
生态修复应注重系统性、科学性
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书记程太平:海盐县南北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工程给了我很大启发。我认为,大型生态修复首先应该坚持多规合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南北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工程范围大,一次规划,多部门协同联动。生态环境部门牵头进行生态系统重建目标谋划,负责污水处理,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矿山修复治理,住建部门负责截污和排水工程,水利部门进行水系治理,农业农村部门进行土壤改良,林业部门进行植被保护等,各部门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正是由于部门之间协作联动,该修复工程才会取得显著成效。
此外,生态修复应该注重系统性和科学性。南北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工程不仅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而且体现了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理念。生态环境、生态系统修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自然恢复是生态系统恢复的最佳途径,生态修复不能急功近利,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这样生态系统才能日趋完善、健康。这些经验值得我市学习借鉴。
(全媒体记者项珍)
完善智慧环保建设实现精准执法
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与固废管理科副科长詹诗广:通过考察中控、聚光两个高科技企业,我深切感受到监测是环保监管的眼睛,执法则是拳头。结合我市实际,我有三点建议。
做优做实大气网格化项目,真正发挥“眼睛”作用。我们要借鉴外地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形成大气治理责任分解落实的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建而不用、用之不深的现象发生;同时,加强水、土监测能力建设,为执法监管提供支撑。
完善智慧环保建设。依托现有的智慧环保平台,逐步升级完善。压实重点排污单位的主体责任,强化其能力建设,自觉接受环保执法监管。将企业的生产全过程纳入智慧监管,防止企业在污染物排放上弄虚作假。加强污染物溯源,分析掌握重点排污企业的特征污染物,实现精准执法。
加强培训工作,并强化第三方运维单位责任。设备配置了,平台建设了,使用是关键。智慧环保和监测设备要开展针对性培训,并将设备的使用明确到具体人,真正实现大部分人会用,部分人用得精、用得好。
(全媒体记者项珍)
市新闻传媒中心考察团
在“产”“播”“+”方面下功夫
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李文敬:这两天,先后考察了广州报业集团、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深圳报业集团,他们重视新闻宣传全媒体策划,通过微社区e家通项目将宣传触角延伸到街道社区,利用新闻客户端的超大用户量积极拓展新闻+*务、新闻+服务、新闻+商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针对市级新闻媒体优质新闻产品产能不足、自我造血功能不强等问题,要在“产”、“播”“+”三个方面下功夫。
“产”是指新闻生产。媒体在重大题材宣传方面不能生搬硬套,既要有“规定动作”,也要有“自选动作”,既注重报道数量,更重视传播实效。要推动解决问题。媒体不仅是记录者、报道者,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参与者、推动者。为此要加强深度报道,要建设媒体智库,要加强舆论监督,
“播”是指新闻传播。要强化用户理念。必须适应新闻传播分众化、差异化的特点,通过大数据分析,准确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做到量身定做、精确推送、精准传播,提高新闻宣传的到达量、阅读量、点赞量。要创新表现形式。用全媒体方式、大众化语言、艺术化形式制作新闻产品,增强表现力感染力,让大家便于传播、乐于传播。
“+”是指“新闻+”。要强化新闻+服务、新闻+商务,特别是财*投入的重要活动、文化产品,要优先承办,打通线上线下,提升造血功能,增加自身收入。
(全媒体记者胡瑞琨)
把媒体打造成特色产业
市新闻传媒中心媒体运营部业务总监、大活动办主任刘猛:媒体高质量发展广东深圳考察一行,有两点认识。
先发地区媒体,因为区域*策人才资金等优势,早已从单一的媒体经营转变成了资本经营。新时期,媒体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媒体产业化是必行之路。我们后发地区传统媒体挺进移动网络主战场,需要因地制宜地去谋划。新闻传媒已不再是一个行业,而应该是一个媒体引领的多触角多功能的产业带。我们要通过做好特色,引发
打造内容生产分发生态体系,践行*媒属性全员媒体的新模式。除了发挥市级全媒体矩阵内容生产优势,积极探索与县(市、区)融媒体形成合力的、具有*媒属性的多维度内容生产分发生态体系。引入社区达人、各类专家、正能量自媒体等,成为平台的内容生产者和服务提供者。在丰富平台内容维度,提升平台内容热度的同时,确保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构建可持续、可运营的内容生态体系。
(全媒体记者胡瑞琨)
做好掌上安庆APP+文章
市新闻传媒中心文旅科教频道副总监陈一丹:学习考察广州报业集团、广州广播电视台、深圳报业集团多家媒体,向他们取经问道,感触最大的就是思想解放,理念先进,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首先,移动优先、手机为王。我们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内容、活动宣发、直播等所有媒体行为,都要先网后台、先网后报。二是围绕掌上安庆做“APP+”文章。要布局、推广新媒体平台,掌握数据和资源,然后要“借船出海”,合理利用其他媒体平台,做到掌上安庆APP+多渠道平台分发。三是丰富传播内容,开发一些年轻化、青春化、适应市场化的媒体活动内容,和市场对标,与网友互动,推动掌上安庆用户流量。有了共鸣和互动、有了流量,我们这支主力*才能全面挺进主战场,融入主战场,占领主战场。
(全媒体记者胡瑞琨)
金融支持产业发展考察团
打造支持产业项目和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机制
安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海宏:通过对先发地区的考察学习,收获颇丰,针对金融如何支持产业,我认为主要着力于打造支持产业项目和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机制和模式,形成银行、证券、基金、融资担保等多元金融服务手段综合运用的格局,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能力。结合我市的情况,提出三点建议:一统筹运用财**策支持产业项目。加大对银行发放产业贷款的风险补偿,对企业债券融资进行财*补助,优化融资担保机构对小微企业风险补偿*策等。二提升产业链金融服务水平。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核心企业支持力度,发展供应链存货,仓单、订单融资,为企业提供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综合解决方案,提高金融服务的协同性和整体性。三强化企业直接融资的支持力度。持续引导优质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建立上市和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鼓励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
(全媒体记者江汉)
引金融活水助产业发展
中国建设银行安庆市分行行长邱昊:今天考察的广州建行取得业务大幅发展,我感觉主要是聚焦创新谋划发展,展示了未来数字化图景、传递了新金融理念。一是跟着走不掉队,创新要跟着*府走,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二是陪着走抒解痛点,陪着客户找创新。利用银行信息优势,客户优势,帮客户找发展方向。三是领着走不乱跑,领着市场去创新。加强产品组合创新,发展新的机遇。下一步安庆建行将把深圳改革发展的“闯、创、干”的精神和劲头融入新金融实践,围绕着“想、用、干”方面下功夫,助力*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敢想。围绕*府整体规划围绕*府关心的热点痛点,敢于先行先试,主动创新寻求突破。二是敢用。把兄弟分行已经成功的创新,做好在安庆复制落地,譬如广州分行的广聚英才贷,重点科研计划立项支持贷款。三是敢干。依托建行子公司不同牌照优势,传统银行不好走的,发挥整合力量,做好落地。借此机会,还有三点建议。一是产业聚焦,形成影响力,发挥全民招商的活力,以存量吸引更大增量。二是资源聚焦,打出特色。譬如广州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企业的支持*策特色鲜明。三是协调聚焦。建立职能部门、平台企业、金融机构良性沟通机制,共同寻求路径,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全媒体记者江汉)
编辑:姚琴
审核:吴程程
终审:盛媛
来源:安庆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徐侃项珍江汉胡瑞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