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简介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安徽菜美食文化
TUhjnbcbe - 2021/6/17 15:45:00

安徽菜,不是一种特定的菜,而是指安徽省内南北各大菜系合称,它主要包括沿淮菜系,沿江菜系及徽菜。盛行全国,蜚声海外。安徽菜不等于徽菜,徽菜是安徽菜的一个主要菜系分支。

安徽物产丰饶,饮食资源十分丰富。安徽菜以安徽南北特产为主要原料、在采用民间传统烹调技法的基础上,吸收其他菜系技艺之长而烹制,主要风味特点为咸鲜为主,突出本味,讲究火功,注重食补。

其代表菜有:虎皮毛豆腐、问*山笋、芜湖红皮烤鸭、毛峰熏鲥鱼、蟹*虾盅、蛋*素鹅卷、卤羊膏、红烧石斑鱼、无为熏鸭、符离集烧鸡、八公山豆腐、干贝萝卜等。

1徽菜历史

安徽菜不等于徽菜。中国的八大菜系各自产生并发展于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以及其特有的地域饮食习惯,它与地缘有关,而不是以行*省份为单位而划分出的笼统概念。根据不同菜系的影响力,既有跨越省份,也有几个菜系同时存在于一省之内的情况,经过长年累月,岁月更迭,各菜系之间相互渗透、取长补短,除了尤其显著的地域特色之外,也更多的趋于共通。“

梅圣俞诗对答“雪天牛尾狸,沙地马蹄鳖”。牛尾狸即果子狸,又名白额。徽菜系在烹调技艺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较少,重油、重色、重火功。

当年的徽菜,由于红烧是一大类,而红烧的“红”,表现在糖色上面。对火功要求苛刻。炒菜用油是自种自榨的菜籽油,并使用大量木材作燃料:有炭火的温炖,有柴禾的急烧,有树块的缓烧,是比较讲究的。传统中的重油、重色、重火功,有徽州的特殊条件。

2菜系特点

当徽菜走向全国之后,仍然保持重色:调色之功;重油:调味之功;重火功:调质之功。如老或嫩,硬或软,结或松等。徽菜用火腿调味是传统。制作火腿,在徽州也是普及型的家庭技术。美食家们十分赞赏徽州火腿。只是人们还不了解:“金华火腿在东阳,东阳火腿在徽州”。这一带古属徽州或徽州边缘,是徽商首先到达的地方。李白在金华就留下诗名:“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他年一携手,摇桨入新安(即徽州)。”唐代就从金华想到徽州,一水相连,以后来往就更频繁了。

徽菜的烹饪技法,包括刀工、火候和操作技术,徽菜之重火工是历来的优良传统,其独到之处集中体现在擅长烧、炖、熏、蒸类的功夫菜上,不同菜肴使用不同的控火技术是徽帮厨师造诣深浅的重要标志,也是徽菜能形成酥、嫩、香、鲜独特风格的基本手段,徽菜常用的烹饪技法约有20大类50余种,其中最能体现徽式特色的是滑烧、清炖和生熏法。

3食品用料

徽菜的原料,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徽州地处华东腹地,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物产丰盈,盛产茶叶、竹笋、香菇、木耳、板栗、山药和石鸡、石鱼、石耳、甲鱼、鹰龟、果子狸等山珍野味,著名的"祁红"、"屯绿"是驰名于世的安徽徽州特产。

4安徽菜分类

安徽菜涵盖徽菜、皖江、皖北、合肥、淮南五大地方风味。安徽菜系的传统品种多达千种以上,其风味最主要包含沿江菜、沿淮菜、徽菜三种地方菜肴的特色。从风味特色来讲,安徽菜系是由以上三个区域的地方菜肴组成的一种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中国地方风味。其总体风格是:清雅纯朴、原汁原味、酥嫩香鲜、浓淡适宜,并具有选料严谨、火工独到、讲究食补、注重本味、菜式多样、南北咸宜的共同特征。

徽菜形成于徽州地区。和江苏菜系中的苏南菜、浙江菜系较近。徽菜主要特点是:擅长烧、炖,讲究火功,并习以火腿佐味,冰糖是鲜,善于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肴都是用木炭火单炖、单火靠,原锅上桌,不仅体现了徽州古朴典雅的风格,而且香气四溢,诱人食欲。其代表菜有:"清炖马蹄"、"*山炖鸽"、"腌鲜鳜鱼"、"红烧果子狸"、"徽州毛豆腐"、"徽州桃脂烧肉"等。据《徽州府志》记载,早在南宋间,用皖南山区特产"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做菜已闻名各地。

沿江风味

盛行于芜湖、安庆及巢湖地区,以烹调河鲜、家禽见长,讲究刀功,注重形色,善于以糖调味,擅长烧、炖、蒸和烟熏技艺,其菜肴具有清爽、酥嫩、鲜醇的特色。

沿淮菜

沿淮菜是以淮河流域的蚌埠、宿州、阜阳的地方菜为代表,擅长烧、炸、熘等烹调技法,爱以莞荽、辣椒调味配色,其风味特点是咸、鲜、酥脆、微辣,爽口,极少以糖调味。

5经典菜品

徽菜历史上有五六百个品种,经过挑选巩固和创新,如今确定的有余种新老品种。其最有代表性的菜肴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山炖鸽”“清蒸石鸡”“腌鲜鳜鱼”“香菇盒”“问*山笋”“双爆串飞”“虎皮毛豆腐”“香菇板栗”“杨梅丸子”“凤炖牡丹”“双脆锅巴”“徽州圆子”此外,还有“蛏干烧肉”、“清蒸鹰龟”、“青螺炖鸭”、“方腊鱼”、“当归獐肉”、“一品锅”、“中和汤”等名菜佳肴。

臭鳜鱼

又称臭桂鱼、桶鲜鱼、桶鱼,腌鲜鱼,是一道汉族传统名菜,徽菜的代表之一,在安徽徽州地区(徽州即今安徽省*山市一带)所谓腌鲜,在徽州本地土话中有臭的意思。这“风味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肉质鲜嫩、醇滑爽口,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俗名臭鳜鱼。制法独特,食而得异香。制作过程有讲究,是把新鲜鳜鱼用淡盐水腌渍在室温25℃左右的环境中,用木桶腌制最好,肚皮朝上摆放,用山间青石头或河卵石压住,时经六七天后,鱼体便发出似臭非臭气味。然后入油锅略煎,配以猪肉片、笋片,小火红烧至汤汁浓缩而成。厚入味,同时骨刺与鱼肉分离,肉成块状。

清蒸土鸡汤

是安徽*山汉族传统名菜,此菜汤清香郁,肉细嫩柔滑,原味鲜醇,素以珍品著称。土鸡是栖息在山涧石缝中的一种蛙类动物,乃*山特产。以休宁县大阜瀛所产最为著名。*山土鸡每只重五两左右,腹乳白,背黑有条纹,肉质细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等营养成分,并且具有清火、明目、滋补身体的功能,是山珍上品。

徽州毛豆腐

徽州毛豆腐也叫霉豆腐,徽州地区传统名菜,是一种表面长有寸许白色茸毛的霉制品。主要做法是将豆腐切成块状,进行发酵的过程,使之长出寸许白毛,然后用油煎成两面略焦,再红烧。最有情趣的吃法是,在街头遇到走街串巷的货郎,一头挑干柴,一头挑毛豆腐,浇上香油,淋上辣椒糊,就着油锅边吃边聊,既鲜美可口,又独具风味。久居外地的徽州人,一说到毛豆腐,就会激起浓浓的思乡之情。

刀板香

相传胡宗宪返绩溪龙川时,路过歙县问*山拜访恩师。为款待爱徒,师母将家中腌制的腌猪肉平铺于山笋上面,放置在刀板上一同蒸,捞起切成薄片,与刀板一同端上桌,胡宗宪吃后,胃口大开,命名此菜为“刀板香”,故徽州刀板香一直沿用至今。刀板香,其意在刀板留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菜美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