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简介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一百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
TUhjnbcbe - 2021/6/26 23:00:00
白癜风应该怎样治疗 http://m.39.net/pf/a_4642899.html
迎来年意味着我们告别21世纪10年代,迈向20年代。每当这个时候,人们总是喜欢念旧(▼图一来源

资料图片,图二摄影

MR.D,两张非同一地点)。回想一百年前,已是年!再一想:当时的合肥是什么模样?发生过什么大事?笔者查询了诸多资料,本篇以影像和史实来解开大家的疑惑。ps:时间限定—年。01*局与社会情况//上世纪20年代,民国初期,袁世凯刚倒台不久,北洋*阀群雄混战。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促成了年7月23日中国共产*的诞生(▼图来源

网络图片)。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帷幕。年7月1日,广州国民*府、国民革命*相继成立,开启北伐战争(—)。期间,又发生宁汉分裂、二次北伐。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北伐取得胜利,南京国民*府(年4月18日成立)实现全国统一。当时的合肥县(▼图一合肥县全图来源/年《安徽省明细地图》)属于安徽省安庆道,这一行*区划源自年发布的《道官制》,同属于该道还有江淮地区的十五县。年道制废除,省直管县。年《安徽省60县产业调查繁表》记载合肥县人,年《安徽全省户籍第一次调查报告书》则显示为人(▼图二安徽省人口密度图来源/《至年间人口密度》),九年间减少了11万多人,但一直是安徽人口第二大县,仅次于阜阳县。年,合肥县面积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达到人。城池规模(▼图庐州府城图来源/年[日本]《中国省别全志》)和城市功能区,与清代相比变化不大。行*区位于城区中西部,文教区在东南部,商业与服务业集中在十字街(今宿州路与淮河路交叉口)和四排楼附近。城区街道纵横,巷陌交错;城郊有优良航道,可通巢湖。合肥县分城区、东部镇乡、西部镇区、南部镇乡、北部镇区、东南镇区、西南镇区和西北镇区。主要城镇有梁县、三河、店埠、排头、撮城、官亭、青阳、圆疃、长宁、长城、上派河、石塘、青龙厂、左路、丰乐河、界河、金桥、吴山庙等。02文教与卫生事业//—年,北洋*阀倪嗣冲治皖期间,合肥教育遭受挫折,城乡学校折损一半,“停学办团,弦诵中辍,校舍萧然”。期间,年合肥县沿用清代制度(▼图清代庐州府学教室一角来源

资料图片),重新设置教育行*机构——劝学所。年,改设教育局(由县长任免局长)。当年,教育事业开始恢复,渐有较大起色,一时成蓬勃之象。虽然当时已经设有主管机构,但多为地方豪绅掌控,教育行*呈现“奄奄不振之状,教育经费紊乱而无整理”。至年北伐战争期间,“全县学校停闭”,后大多校舍毁于战火,城乡教育再遭折损。年,省教育厅相继公布《安徽省县长办学考试暂行条例》、《安徽省县督学暂行条例》等,基本规范教育行*机构职能与运作。县立中学校长由县呈报省厅委任,省立中小学纳入省厅管理,私立中学也需省厅立案并报教育部备案。年,学校渐次恢复,但校舍、设备等一时皆难以恢复旧观,只能勉强维持日常教学。年,有县立高等小学校3所(县立第一、县立第二、县立启明初等高等小学校),公立高等小学校、国民学校等5所(县东乡公立群英初等高等小学校、私立贞英小学校等)。年成立第一家省立小学——省立第六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至年,小学校超百所。当时的初小设有修身、国文、算术、体操、手工、图画、唱歌等课程,高小则另有读经(年废止)、理科、地理、农业、商业、英文等课。年,县城有公、私立小学26所(省立1所、县立6所、城立17所、公立1所),县立与城立有女子小学,在校小学生余人(其中女生人)。年,有省立中学一所,即省立第二中学(小书院址,今合肥九中);公立中学一所,即合肥公立女子中学(大观音庵址,医院东首北侧,一说创办于年);私立中学两所,即私立合肥三育女子中学(▼图一来源

资料图片,四牌楼北姚公馆址,今宿州路邮*大楼,后迁今南门小学址)和私立合肥三育中学(基督农场,医院东首路南)。在接下来十年间,又陆续创办一些省、公、私立中学。年,教育先贤刘君尧创立私立合肥正谊中学,起初校址在旧县学内(今原省总工会址),两年后迁至义仓巷新址,是今合肥三中(▼图二)的前身。年,刘剑文创立私立合肥庐阳中学,校址在(县署东侧)今合肥四中老校址西侧,三个学期后因经费告罄停办。年,省立第六女子中学创立,校址在旧县学内。年,省立二中与省立六师合并为省立第六中学,设初中、高中、师范三部,校址在大、小书院(▲图小书院绘图

马骅,今老省府、合肥九中址)。20世纪20年代,是合肥新闻出版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图今日报刊),是由地方报业的萌芽到全面开花的转折期。这十年,相继创办的报刊有:《安徽第六师范周刊》(年9月26日创刊)、《自治日报》(年创刊,合肥县自治讲习所毕业学员办,后刘海峰、刘抱冰兄弟接办,次年停刊)、《新合肥报》(年创刊,社址卫衙周昭忠公祠,今中房合肥公司宿舍附近,四开四版)、《淝声报》(年创刊,主办人方焕成、编辑张汇六等,不久停刊)、《合肥日报》(创刊于年,原启新印刷社印行,主笔龚啸云,合肥县*部背景)、《民声报》(年8月创办,民办,创办人戴学同、郭叔平、唐润平等,铅印,四开四版,广告、电讯、地方新闻、新闻及广告)、《皖商周刊》(年创刊,合肥县商会主办,编纂杨力蹉、丁利坤等,油印八开)等。从上述资料来看,—年,连续七年每年办有一种报刊。虽不及省内安庆、芜湖等地的报业繁荣,但在大部分县域中仍处于较大的优势。

当时城内的书店较少,仅有大酉堂()、台记书店、大智堂书店()等几家。公共图书馆方面,年冬,中和局在尚节楼街(今徽州大道,安庆路至长江中路段)创办了合肥县立中和图书馆,馆藏书刊千册(专设图书报刊阅览室),这是合肥第一家对民众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年初,迁至府学明伦堂(▼图年复建学宫大成殿,今合肥四中老校址),不久因战争停止开放。年,重新整顿,在尚节楼街原址恢复开放。

又是年,那年春天娄迈三在医院附近开办了城南游艺园,有大鼓、杂技、马戏、京戏(京剧)、倒七戏(庐剧)、文明戏(话剧)等项目,晚间放一些无声电影。这年冬天歇业。说起电影,也是这个时期传入了合肥。年夏,美国传教士、医院院长柯普仁在合肥的自家别墅(医院附近,▼图来源

资料图片)庭院内的草坪上,为当地士绅和教会人士放了一部无声电影,这是合肥第一次有记载的电影放映活动。卫生事业。民国初期合医院,人们更多的选择是坐堂中医或者乡村草医等。医院(▼图一来源

资料图片),起初是由眼科医生柏贯之于年在杜家巷(今淮河路上)所办的西医诊所,年迁往新址(医院宿舍)并改为“医院”,年再一次更名,医院(▼图二)的前身。慈善救援组织红十字会于年正式成立了庐州分会,年曾开办了施粥厂。年(一说年),医学博士、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刘梦九(刘锡麟,一说刘孟九)在四古巷对面一栋老医院,这是医院。体育方面。年,唐殿卿在城隍庙开设拳场,教习石头拳、查拳等。年,马小胜在南门外开设拳场。03经济与交通运输//民国初期,日本的东亚同文会曾著有《中国省别全志》,其中《安徽省》部分,对合肥地区的经济状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农业方面,“说到合肥本地的物产则最有名的是米,还有麦、豆、花生等,其次是杂谷,而茶、麻、毛皮等产物也有不少”。“吴山庙,位于江淮分水岭的顶点,在合肥与寿州交界处,由此往合肥长江流域,土地肥沃,全部都是水田(▼图摄影

月半印象)。一过吴山庙至淮河流域,则忽变为高台的地势……缺水不能种稻,因此全部种旱粮,其中最多的是高粱、绿豆、棉花,其次是亚麻、大豆、芝麻。”关于工业,“本地的工业虽然不发达,但因为附近产棉花和麻特别多,因此有毛巾制造厂和麻布织造厂,竹器、铁器也不错。其中最发达的还是织布业,每年出品有十七万匹。”年,洋袜从国外传入,当年仁华针织袜厂兴办,职工一百多人,有数十台手摇织袜机。年,义和铲头店(崇德街90号,今长江东路)和鸿群藤器号(后大街号,今安庆路)相继开业,分别生产铸铁犁头和藤制用品。年,方恒兴铁铺在崇德街号开业,打制建筑铁件。合肥的电也是开始于这个时期。年(一说年)9月1日,叶斗南在东门外木滩街(▼图来源

资料图片,今凤凰桥路)成立了“合肥耀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仅5间机房、1台50千瓦发电机及1台马力柴油机,供电区域也仅东大街(今淮河路)、前大街(今长江中路)、后大街(今安庆路),日供电18—24小时,主要用户是*府机构及巨商大佬。关于商业,他统计了民国初期的商业机构有“商务总会(商会)、钱业公所、布业公所”等。另据商会调查统计,“布业八十户、广货铺十七户、纱业三十户、杂货铺八十户、钱铺四户、米行三十户”,共计户。其中杂货和钱铺资本最雄厚,东门外的米店粮行则相对较少。当时的著名商号有杨裕发、沈德丰、沈鸿昌、厚丰、鸿福兴、益兴隆、永康、沈余庆、同宏泰、杨丰泰等。年,合肥产的麻饼、烘糕、寸金、白切、方片糕等精细糕点已经享誉大江南北。年,合肥布业公会有成员78家,资金约占18个同业公会资金总和的20%。当然,这一时期,洋货大肆传入,物产贸易频繁。银行业方面,仅有中国银行合肥支行(年设,年裁撤)、交通银行芜湖支行合肥汇兑所(年设)以及几家钱庄。陆路交通方面,此时继续沿用清代传统驿站和管道。出东门向东至店埠分两路,向北至定远,向东至全椒、滁州;出西门向北有两条,一条通六安,中途吴山庙分一道至正阳关,另一条通寿州;出南门至舒城、桐城、安庆。年,合肥开始有公路汽车业务,但发展极为缓慢。那年,合六、合安公路动工兴建,分别于和年竣工通车。水运交通,则是由南淝河经施口,过巢湖,通过裕溪河、裕溪口,到达长江。当时主要是小火轮运输,还有一些摆船、江船、划子船等普通民船,进行旅客、货物运输。当时合肥县设有庐州邮务局(▼图年合肥邮局来源

资料图片),主要乡镇设有邮*代办处,村镇设有信柜。城内还设有无线电台,呼号XHF,波长66米,电力15瓦特。结语文章的最后,值得一说20世纪20年代合肥的两件大事。第一,马克思主义在合肥传播。年9月,合肥地区第一个*组织——中共合肥北乡支部在双河集崔家祠堂成立。年9月,在城内十棵椿(今霍邱路)成立中共合肥小组,当年年底在城东小学改成立中共合肥特别支部。年春扩建为中共合肥特别区委。第二,年10月1日,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四古巷家中第五进东正屋出生。杨振宁在这里生活了六年,直至年随父赴厦门生活、学习。20世纪20年代,一方面内忧外患,*阀混战,群雄纷争;一方面近代化和思想解放的浪潮滚滚而来,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各项事业开始有所突破和较大发展。而到了今日,华夏“雄狮”早已苏醒,傲立东方,一吼惊天。昔日的“小县城”合肥纵身一跃,重现汉宋繁盛,荣登“创新之都”宝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显然已经成为合肥闪亮的全新名片!由于篇幅和笔者水平有限,文章难免有错误和不足之处,还望广大读者批评和指出,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非常感谢!

今日话题

#告别年代,迎接年代!你想说些什么?#快来评论区,说出你的心声!?

撰文?淝南居士

图片?淝南居士、月半印象、资料图片、网络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安徽省明细地图》、《中国省别全志·安徽省》、《合肥文史资料》、《合肥通史》、《合肥邮*志》、《合肥教育史话》、《合肥市教育志(初稿)》、《合肥市电影志》、网络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需要转载请留言获取内容授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百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