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简介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安庆着力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ldquo
TUhjnbcbe - 2021/7/5 20:43:00

这是你的安庆,她美你更美!

相信你会深深地爱上这里

 水气相连,不分你我。环境保护、生态发展一体化,既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必要保障和重要举措。站在新的起点上,作为长三角一体化成员城市之一的安庆在环境保护、生态发展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下一步又将向何处发力?


  安庆依托独有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狠抓长江大保护,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同时,以全域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抓手,以林长制、河长制为保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打造长三角“后花园”,书写一体化发展的绿色篇章。


  做强生态优势,筑牢绿色屏障


  提起安庆,很多人想到的是*梅戏乡、京剧故里,这里有“万里长江第一塔”之美誉的振风塔,有雄奇灵秀的“古南岳”天柱山,有陈独秀、赵朴初、邓稼先等名人大家……作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安庆有山川美景,有厚重人文,有千年老城,有美丽乡愁,旅游资源丰富。


  全市现有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5处、国家水利风景区4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处,有国家A级景区62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1家。安庆的古皖文化、桐城派文化、戏曲文化、名人文化以及*梅戏、孔雀东南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安庆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也十分优越:地处长江中下游,有公里长江干流、平方公里华阳河湖群、余座各类水库、25条来水面积至平方公里中小河流;是安徽省五大重点林区之一,森林面积.7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9.24%,均列全省第4位;现有湿地面积.12万亩,居全省第1位;境内乔木种,古树名木株,陆栖颈椎动物余种……生态立市,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一张张绿色名片擦亮,让绿色发展成为安庆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


  为了保护绿水青山,我市在全省率先试点推进林长制,首开全国先河,尤其是把顶层设计摆在突出位置,编制《安庆市林长制实施规划(-年)》《安庆市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促进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策(暂行)》和指标体系、责任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构成的“1+2+3”林长制规划体系。在此基础上,坚守红线抓“护绿”,拓展空间抓“增绿”,加强保护抓“管绿”,提高品质抓“用绿”,培育主体抓“活绿”,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组织架构,构建“五个一”服务平台,形成**同责、*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为了保护绿水青山,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一河(湖)一策,摸清“家底”,完成河湖名录编制,对每条河流(湖泊)建立档案,制定河长巡河制度;实施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一湖九河”、闸站和积涝点、石塘湖截污等项目工程,从源头治理,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生态环境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更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必要保障。安庆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并进,有效构筑起长三角区域绿色屏障。


  围绕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我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强化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严格落实“”方案和“三线一单”的管控要求,切实开展“禁新建”“进园区”等行动,持续开展治矿、治砂、治岸、治超、治污“五治”行动,深入推进固废危废处理、污水处理、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岸线资源保护“五大专项攻坚”,推动首位产业集群化、加速化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大气治理方面,长三角联动频繁。今年7月,长三角重点城市联手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新标准。这些行动的背后,是长三角环保协作机制的日趋完善。


  改善自身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融入区域环境共治当中。在长三角构建生态环保一体化长效机制的新形势下,我市持续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力争做强生态优势,构筑绿色屏障,守护好长三角的西大门。


  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下,我市充分发挥“左右逢源”的独特优势,从全局视野谋划一方水土永续发展,全方位深化与长三角地区的分工合作,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去年以来,市委市*府着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旅游业作为绿色发展的首位产业,提出建设旅游强市战略目标,连续出台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策措施,着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不断提高旅游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年,我市接待海内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13.4%;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6%,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有的资源禀赋吸引了八方游客来宜旅游观光,其中长三角区域是我市最重要的客源市场。根据我市移动平台发送过境“欢迎短信”统计数据显示,年5-12月全国过境安庆的移动用户发送短信数量为.01万条,其中对长三角地区移动客户的发送数量为90.79万条,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占据发送量排名榜的前4名,占发送量的75%。


  对全市各大旅游景区来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作为我市唯一一家5A级景区的天柱山景区通过大数据分析,围绕长三角区域游客的喜好,优化旅游产品,推出系列水上活动,并对散客给予一定优惠,游客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依托上海-天柱山养生游高铁专列、上海到安庆旅游包机等便利,天柱山景区在自驾游和高铁游上增量大,散客增长迅速,今年至端午小长假,总入园人数相较去年同期增加16%。


  游客来了,旅游服务业得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此,我市不断推进全域旅游工作,将发展全域旅游列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市*府工作报告,深化顶层设计,编制《安庆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并出台规划实施方案,整合全市优势资源,着力打造“戏曲、研学、康养、乡村、山水”五大主题旅游板块,按照“市统筹、县靠拢、市场化运作”原则,引领推动各县(市)区全域旅游发展。同时,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去年以来,与国家部委、知名旅游企业对接,与高校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洽谈,就建立联系推进机制,开展战略合作达成了共识。


  在硬件平台打造上,全市一盘棋,统一标准、统一策划、统一品牌、统一线路、统一营销,以推进天柱山旅游公司上市为主抓手,带动全市旅游资源整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中青旅、中化集团、华侨城等央企和知名民企,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统筹整合,或分别对某一主题板块进行统筹运营,打破行*区划阻隔,推进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增强安庆旅游的“黏性”和核心竞争力。


  在软件平台打造上,依托“掌上安庆”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加快实现安庆市智慧旅游平台与省、县平台的互通。开发安庆旅游APP,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及时发布安庆的精品旅游资源、各具特色的旅游活动等信息,为游客提供美食推荐、空间定位、旅游咨询、电子门票、信用查询、景区推荐、线上导览、旅游投诉等服务,实现一部手机游安庆,感受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


  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旺盛,休闲度假游、研学知识游、乡村民宿游、红色教育游、生态和谐游等旅游新业态发展迅猛,各景区游客呈爆发式增长,这也倒逼我市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持续推进“厕所革命”,今年将新建座旅游厕所;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牌,实现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标识牌全覆盖;加快建设高铁新站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市、县、景区三级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一批自驾车营地和旅游驿站,构建安庆全域旅游集散网络服务体系;推进大别山旅游风景道(岳西段)项目建设……


  目前,安庆的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交通便捷,东进西出,南下北上,高铁、高速公路、民航、港航贯穿境内,全市有46家星级饭店,家旅行社,多家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形成了完备的旅游要素和产业链。根据规划,我市要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安庆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来源:安庆新闻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庆着力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