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承建医院骨科临床诊疗中心项目完成大底板浇筑,比年度计划提前十天,为工程后续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项目是上海市重点工程、上海“十三五”规划医疗重点项目。包含门急诊医技科研教学综合楼和住院楼两个部分,总建筑面积10.3万㎡。综合楼的预制装配率为56.88%,住院楼的预制装配率为55.32%,综合楼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钢框架的结构形式,住院楼主体结构采用钢框架+防屈曲波纹钢板墙的结构形式。
项目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十条指令,严控防疫工作,严抓施工质量,确保后墙不倒;结合项目特点,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紧密配合,组织青年*员突击队组织竞赛,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全力推进建设任务、努力塑造品牌工程。
奋战六十天圆满实现竞赛目标
项目地下室采用逆作法施工,基坑面积约1万平方米,深度20.45米,共三层。项目在今年3月初复工,3月14日开始基坑土方开挖,11月19日全部完成逆作法底板,历时8个多月完成22万土方外运,完成B0、B1、B2、一道临时支撑以及2万立方底板混凝土浇筑。
由于年初受疫情影响,原定的施工计划发生了严重滞后,为了确保重大工程复工超产的目标,医院、四建集团及各参建方部署开展了重大工程立功竞赛,在今年9月提出了“奋战60天,确保11.20底板完成”的竞赛目标。在上海市重大办、市区各建设行*管理部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项目部艰苦奋战,克服了土方外运、混凝土材料紧张、以及各类停工限制等因素,圆满完成目标,在消化了进度滞后一个月的同时,比年度计划提早10天完成大底板施工。
全周期准备确保安全文明施工
工程位于上海医院内西北侧,周边环境复杂、道路下方管线繁多,因此场地周边环境保护要求非常高。
项目部在施工前,对管线资料、地质详勘资料、物探报告等认真研究,制定周密的保护措施。地下施工期间对管线进行定期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对施工参数进行及时调整以保证管线变形在规范设计要求范围内。为了尽可能减少地下连续墙成槽期间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项目部在地下墙施工时,安排大型设备停放在内侧坑内,减少走动对周边的影响;成槽时,抓斗轻提慢放,减少对槽壁的冲击,降低土体坍方尺寸,间接起到保护地铁与保护建筑的作用。实时了解监测数据,并与监护公司及时交换施工工况信息,做到信息化施工。
项目部在施工期间,严格执行上海环境保护条例中防止及减少扬尘施工作业的规定,合理安排挖土施工作业时间,在出土及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车辆必须经过清洗方能出场,并且定时定人对工地内场地、道路及工地周边道路进行清扫,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施工垃圾集中堆放在规定的地方,夜间及时外运。加强施工区的规划管理,防止建材在装卸、堆放、拌合过程中的粉尘外逸。认真落实门前“三包”制度,保持工地外道路清洁无泥浆、无积水,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做好道路的保洁工作。设置连续、通畅的排水设施和其他应急设施,并设立沉淀池,防止泥浆、污水外流,堵塞下水道,定期疏通现场排水沟、窨井,保证市*下水道及路边雨水口的畅通。
精心布场做好施工动态规划
本工程场地狭小,基坑几乎撑满用地范围,地下室边线距围护仅3-4m,场地条件捉襟见肘。如何组织好现场各施工阶段交通,使施工顺利进行,医院正常运营,且不破坏院内绿化,做好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动态规划是一个难点。
本项目施工封闭区域后,安装施工临时围挡:东侧与南侧为地下室边线外扩4.0m设计围墙,西侧与北侧以红线及现在围档做围墙。项目部在西侧柳州路侧开三处施工大门作为现场主要出入口,医院内进出,医院运营的影响。分区域分阶段进行桩基与围护施工,先施工地墙槽壁加固和试桩,随后跟进导墙浇筑,再安排地墙施工,最后进行桩基与坑内加固等施工;钢筋加工棚、搅拌后台和筒仓、泥浆池等设施,随施工进度调整位置。
运用BIM技术助力工程建设
根据BIM施工进度模拟系统按指定时间段,对整个工程、WBS节点或施工段进行进度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对比分析,通过将进度规划与企业实际施工情况不断的对比,调整进度规划值,有助于项目部全面掌控施工进度。利用三维可视化模拟辅助布置场地,对逆作法施工进行4D进度模拟,深化设计等,不断完善施工方案,助力工程高效建设。
转发:指尖四建“好看”是一种态度,“在看”是一种状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