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新*落地实施,不但将每人每年免税购物额度提升至10万元,离岛免税商品品种由38种增至45种;还取消单件商品元免税限额规定,除化妆品(30件/次)、酒类(ml/次)和手机(4件/次)三类商品外,其他的产品都不再受到单次购买数量限制。
“购物天堂”,海南代购崛起?
新*发布之后,海南免税店一下子成为了购买电子产品最划算的地方。举个简单的例子:以苹果手机为例,iPhone11ProMaxGB版本的国行售价为元,海南免税价为元;iPhone11ProMaxGB版本的国行售价为元,海南免税价为元,相当于打了8折。
而且除了化妆品、酒和手机三类产品之外,其他产品都不再限制数量,海南一下子成为新的“购物天堂”,各种“代购”开始野蛮生长。前面提到iPhone11ProMaxGB版本海南免税价相当于打了8折,于是就有一些个体或商家开始“人肉带货”,“打飞的”前往海南免税店一次性消费满额度,通过差价赚取利润。
“免税代购”风险与成本过高
6月29日,财*部、海关总署及税务总局在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策中表示,“已经购买的离岛免税商品,属于消费者个人使用的最终商品,不得进入国内市场再次销售。”并对企图将海南免税店的免税商品进行倒卖、代购和走私的个人,将被纳入信用记录,三年内不得再购买海南离岛免税商品。并且,对于已构成走私行为的,甚至有可能构成犯罪,将被海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为了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7月6号,海关总署发布《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监管办法》,其中规定有“乘坐离岛交通工具,视为一次免税购物”、“将免税品销售给规定范围以外对象的需要补缴相应税款”、“出租、出让、转让免税商店经营权的需要补缴税款”。
《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监管办法》对离岛旅客免税购物做了进一步的规范,让海南岛“代购”的成本和风险增加。有从事这一行的“资深代购员”表示:如果“带货”比较少,代购费可能不够支付往返海南的机票和住宿费;而“带货”比较多,被海关查出后,不仅要对多余的货品进行补税,而且还将被纳入信用记录,为了挣这笔代购费,专门跑一趟海南并不划算。
新“购物天堂”,“免税店数字化”或将成必然
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影响之下,日本、韩国等免税店为了挽留免税消费份额最大的中国消费者客群,特地推出了“境外消费者可在免税店